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史馆与我家三代人
张人凤
  张人凤

  我们家三代人都与文史馆有缘,这是文史馆的一段佳话,沈祖炜馆长如是说。

  我的祖父张元济先生,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1953年成立起,就被任命为馆长,直到他1959年去世。他虽然年事已高,无力办理馆内日常行政馆务,但坚持古籍版本研究和诗词创作,为践行文史馆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身体力行。他的《宋本金石录跋》《追述戊戌政变杂咏》二十首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些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改革开放以后,多位专家学者和我的父亲张树年先生一起思考着一个问题,即如何把张元济的资料收集起来,然后研究他的生平、事业、思想和学术成果。其时,父亲已是古稀之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他精神焕发,全身心投入,做了大量文字工作。不多久,他被聘为文史馆馆员,而祖父留下的文字,包括诗文、日记等也陆续出版。资料的发掘,推动着张元济研究的深入。1992年,在我的家乡浙江海盐举办了一次纪念张元济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文史馆王国忠老馆长亲率部分馆员和机关干部与会,和到会专家一起研讨,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王馆长还带来了馆员、著名画家颜梅华先生创作的水墨画张元济肖像,成了会场上一大亮点。为了永久的纪念,徐福生馆长接任后,邀请馆员高云龙等雕塑家制作一座张元济铜像。他们多次来我家,和父亲一起研究祖父的照片。现在铜像安放在馆大楼花园的草坪上。我多次和友人在那里拍照留念,心情特别愉快。

  我退休后在2005年被光荣地聘为文史馆员。记得作为新馆员第一次参加文史馆活动时,吴孟庆馆长就问我,哪一年是你祖父整十周年的诞辰,我说2007年,他马上记下,并把纪念活动列入工作计划。那时老辈们已相继离世,我接手了父亲没做完的事,进一步收集祖父存世的文字资料,编成《张元济全集》10卷;又和友人柳和城兄合作编著《张元济年谱长编》先后出版,两项张元济研究的基础性工程遂告一段落。2007和2012年,文史馆又和商务印书馆、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祖父诞辰140、145周年纪念座谈会,会议简朴而隆重,着重在学术研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特别是多位年轻学子撰写了水平较高的论文,十分可喜。我近年来撰写的张元济研究文章,在文史馆帮助下,汇集成册,出版后在关心这个课题的朋友中流传。

  去年,文史馆在筹备第三届敬老崇文论坛时,编研室主任沈飞德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关于张元济的道德品格方面的文章,不仅符合论坛主题《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而且把张元济的道德和人格传承下去,很有现实意义。那时我正要去美国探亲,好在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文史馆取得联系,需用的参考资料随时由他们发过来。终于在论坛举行前写成论文《律己、敬业、爱国——张元济先生道德风格初识》。我倒是觉得,一位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一定有他的人格和道德力量作为支撑。

  十日谈

  文史馆春秋

  文史馆有着尊老崇文的优秀传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今知俺否
仿吴湖帆山水
三姑娘贾探春
猫 仇
篆刻
文史馆与我家三代人
七宝三题
视力好,就是看得准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文史馆与我家三代人 2013-06-08 2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