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在“蛟龙海山”区域的第三次科学下潜,也是“蛟龙”号的第59次下潜。今天下潜的包括主驾驶付文韬,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冯东,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声学技术保障人员张同伟,后两位是首次下潜。此次“蛟龙”号水下作业约4小时。
据首位随“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介绍,研究南海的形成时间、形成方式和物质来源是“蛟龙”号正在执行的“南海深部计划”的重要内容。火山是了解南海基底地质形成的珍贵“窗口”,通过对“蛟龙海山”区域岩石样品的年龄测定、成分分析及其时空变化分析,可有助于破解这一科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