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聂海胜二次飞天的沉稳老练不同,和王亚平入队三年就扛起重任的锐气不同,张晓光的飞天梦是“熬”出来的。张晓光和杨利伟一样,都是1998年入选的我国首批航天员。从“神五”到“神九”,张晓光一直无缘太空。15年的艰苦付出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这种足以摧毁一个普通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被意志坚韧的张晓光战胜了。
1 二毛钱成就航天梦
1968年出生的张晓光,来自锦州市黑山县城西村钦差沟,是家里的“老幺”,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童年的张晓光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那会儿他们村里的文艺队到各村演出都把他带着,他上台翻几个跟头再唱几首歌给大家助兴,像《沙家浜》和《红灯记》这样的曲目,他五六岁就会唱了。
张晓光的乡亲们多以务农为生,这里人均只有一亩八分地。张晓光大一点的时候,平时放假,常常到地里帮父母干活。有一次,张晓光帮忙锄地,干着干着停下来,把锄头扔在旁边,对家里人说:“我不会在村里呆一辈子。”
1985年,张晓光高三的时候,一所军校到学校招生,张晓光也报名了。刚开始的时候,张晓光的参军梦并不顺利,小时候放爆竹的时候,爆竹横着飞过来,在他额头上留下来一个小小的疤痕,因为这个疤痕,老师觉得他很难通过体检。但张晓光没有放弃,他仍准备到锦州参加一次体检,争取争取。
但不巧的是,张晓光因为回家换衣服没有赶上客车,于是就打算乘火车去锦州。张晓光到火车站后发现,自己兜里钱不够买车票的。张晓光失望地朝站外走,这时,他碰到高中同学刘英福。刘英福说,你跟我去,差的钱我给你垫上,咱大山里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机会不容易,机会来了就要去试一次。刘英福给张晓光垫了两毛钱,两人去了锦州。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去锦州市区,靠着交警的指引才找到了航校。戏剧的是,三天的体检,刘英福在视力环节被刷了下来,而张晓光则通过了全部体检,而后又通过笔试,最终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毕业多年以后的2003年,他们兄弟俩终于相见了,那一刻他们相拥在一起。后来,张晓光送给刘英福一本书,其中的一篇文章叫做《我的航天引路人》。“没有你,我当不上飞行员,更当不上航天员。兄弟你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次聚会,他为表达感谢一口干了一大杯酒。
2 人生的“英雄金笔”
张晓光的励志故事是从一支“英雄”金笔开始的。那年,他刚上初一,在乡里工作的父亲因为做了一件很大的事,组织奖励他一个奖品——一支上海产的“英雄”牌金笔。父亲举着那支笔,当着几个孩子的面说:“你们谁有出息,笔就归谁。”那支“英雄”金笔对少年的诱惑如此之大,以至于排行老小的他脱口对哥哥和姐姐说:“你们谁也别争,这笔肯定是我的。”
6年之后,张晓光考上空军飞行学院,张晓光考上军校的那天,全家一起吃饭,爸爸郑重地从柜子里拿出来那支笔,交给张晓光。“这支笔归你了,希望你用它很好地书写你自己的历史。”
竞争的因子似乎始终流淌在他的人生中。赢得“英雄”金笔的张晓光很快发现,在他面前,更多的“英雄金笔”在等着自己摘取。在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某期一大队三队时,张晓光的身上体现出一种愈挫愈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刚毅性格。
飞行学院竞争非常激烈。从入学到毕业,真正能够分到作战部队驾驶飞机的只有20%,80%都被淘汰了。一上飞机就被教员认定“这小子适合干这行”的张晓光,很早就开始放单飞了。1990年,他成为一名歼七飞行员。6年之后,机会再次来临,已是一级飞行员的张晓光参加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选拔。1998年1月5日,张晓光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光荣一员。
15年之后,他的坚持让他等来了人生的另一支“英雄金笔”——飞上太空。为了这一刻的完美,他准备了那么多年,包括沮丧和流泪、信心和希望。
3 忠孝自古难两全
张晓光最拿手的歌曲就是《母亲》,但每次唱这首歌时都会哭。家中几个孩子里,妈妈最疼的就是张晓光,但由于部队里假非常少,三四年才能回老家一次。而没看见母亲的最后一面,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妈妈是1997年去世的,当时张晓光正在杭州疗养,听说母亲病危后马上向部队请假,但因为大雾的原因还是晚了一步,看到妈妈的遗体时,张晓光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就因为情绪失控昏了过去。
张晓光是个大孝子,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晓光的父亲今年78岁,为了让父亲享福,前些年,张晓光在黑山县城里给父亲买了楼房,还给父亲买了昂贵的助听器,除此之外,还会定期把父亲接到北京检查身体。
“我真的很爱她”,张晓光在谈到自己爱人时,表现出了铁汉柔情的一面。张晓光的孩子今年中考,家庭重担完全落在了妻子的肩上,“最近一次回家,我跟她说辛苦了,她却很平常地回答我‘傻呀,辛苦啥,为自己家庭、为自己的爱人,怎么会觉得辛苦’,我真的很感动”。张晓光的爱人张继也是名军人,张晓光先在保定的一家飞行学院上学,4年后去四川实习,那时张晓光每次完成战斗机的飞行任务,都会到疗养院进行疗养,他的爱人张继就是当时负责他身体状况的医护人员。两人在1993年结婚,并有个懂事的儿子。
在张晓光的表述里,这是最为浪漫的一幕:“那是一次夜航,月亮挂在我的左前方。那天是我爱人的生日,我就把飞机对着月亮来回飞了两三次。那个时候我就想,她就是我心中的月亮。”
张晓光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但他的心始终装着家人。他对哥哥和两个姐姐都特别好,家里用的穿的都定期寄回家,今年春节虽然没回来,但给每家都汇了3000元,让家人用这钱买新电视。这些年来,3个外甥和外甥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是由张晓光一并承担的。对于这些后辈,张晓光的关心程度甚至要超过他们的父母,一有时间就给他们打电话,叮嘱他们必须好好学习。而这些孩子跟他也特别亲,一放假全去北京找他。出发飞天时,即将中考的儿子对张晓光说:“我们要竞赛,我们都要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