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穹像个桑拿房,火烤般的炙热,蒸得行人汗流浃背,这是常人在暑天里的感受,谓之“苦夏”。当然,夏天也有诗情画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赏心悦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更让人萌生回归乡野的念想。
夏天,于笔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牵挂。按二十四节气排列,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芒种后进入“三夏”农忙,即夏收、夏种和夏管(田间管理)。芒种之意“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城里人不谙农事,在意的是“本市已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摄氏度,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夏季”那句报告,好筹划夏日里的饮食起居。鄙人有农人情结,每到芒种时节,默默祈祷上苍垂怜农家,等收完麦子后再下雨。因为,夏收是“虎口”夺粮。笔者至今还能背诵插队时老乡传授的“麦进仓,稻上场,绿豆扛在肩膀上”那句农家谚语。每逢麦收,只要连续出现晴好天气,便不由自主地窃喜。这一情结缘自43年前的那场麦收。1970年初夏,江淮地区麦收在望。可开镰没几天,下起暴雨,紧接着出现连阴雨,十来天不见太阳。收下来还没脱粒的麦垛表层冒出绿芽,大田里没收割的麦子倒伏发芽。原先的估产最后只落得四成收获,到嘴边的白面馍馍被那场连阴雨的“虎口”夺走一大半,那份剜心的痛楚让笔者永生不忘。
麦收过后便是城里人惧怕的高温天气。其实,只要适时降雨,高温对于夏季作物催熟大有裨益,所谓“春生夏长”,说得就是这个理。“夏长”靠得是“夏管”,夏管也重在一个“抢”字。除草保墒,浇水灭虫,件件要抢,差一天都会影响产量。烈日下锄禾,回眸保墒后的秧苗绿油油,充满生机。老农说得好:锄上三遍草,抵上一次肥。因为,保墒中庄稼从叶面到根系通体产生光合作用。暑夜,若是走进玉米地,还能听见秫秸拔节发出的噼啪声响,这便是夏天赋予庄稼的勃发生机。唐人李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两句诗,道出了笔者牵挂夏天的心情。
人体和庄稼同理。夏天新陈代谢加快,健康状态下的出汗,既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本能,更是人体排毒的最佳方式。而今的人们却似乎忘了这一自然规律,宁可服用排毒药品,也舍不得出一身大汗自然泄毒,愣是躲在空调屋里让汗腺紧闭。久而久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和自律神经出现弱化。于是乎,空调病缠上了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大热天里感冒频发,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让人躲不过。相反的是,清扫马路的环卫工,脚手架上的建筑工,奔波街头的快递员,就没有空调病的烦恼。答案自明,奥菲斯人群适应自然的能力正在急剧下降。德国体育医学家艾伦斯特的一项科研成果显示:所有运动选手中,唯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原因何在?艾伦斯特采集了众多马拉松选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成分,结果发现汗水中含有镉、铅、铜、镍等重金属物质。现代医学早已阐明,癌症的主要诱因就是此类重金属物质。为此,艾伦斯特告诫世人,要想健康长寿,就要每天一次大量排汗。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人体排尿和出汗的排毒功能作了分析比较。比较结果是出汗排出的铅物质是排尿的16倍,出汗排出的镉、镍和铜物质分别是排尿的10倍。出汗之好处毋庸置疑。
聊夏天心情扯上了出汗排毒,似乎有些离题,那就命题为“夏天的断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