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用“暴”与“恶”叠累戾气
李泓冰
  眼下,危及公共安全的恶性伤害事件有两类比较突出。

  以“摔死女童”为例。这种因故相争便痛下杀手的,罪无可恕。而反观社会,近年来相似事件有所增多,有些人的火气一点就燃,动辄拳脚相加甚至舞刀动枪,主角有升斗小民,也有官员,还曾把“全武行”从地面打上高空、从国内打到境外。上海的机场,香港的机场,都有闹腾得出格的肇事者被刑拘;甚至亲人间也会因小事而互相伤害,如老子和儿子当街斗气,豪车互撞;在网上的一些地域之争、观念之争,也极易激出互相辱骂,甚至发展到现实中的约架斗殴。

  这或许是缘于社会矛盾的反复堆叠积压,很多人乐于自称染上所谓“自卑综合征”。自卑带来病态的自尊,很容易觉得被冒犯,哪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会冲冠而怒。辜鸿铭当年曾经评价中国人的性格,说“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人拥有“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戾气叠累,诸多国人的“温良”何以竟失踪了呢?

  使人脊背生寒的,还有另一类。倘肇事者被认为是身负奇冤,哪怕他伤害无辜,危及公共安全,也往往会收获一部分鼓掌赞叹。这是相当危险的社会情绪。固然,戾气之源或与合法合理的表达渠道壅塞有关,也与正常的理性批评和依法维权困难重重有关,导致有些人形成严重的社会心理失衡,而扯皮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也使一些人的情绪易燃易爆。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不时发生暴力执法行为,一些无良官员行为失当失范,也给社会起了负面的示范作用。

  但,这绝不可以成为“为以暴易暴叫好”的理由。不能希求每个人都成为“以德报怨”的圣人,不过罔顾法制、以暴易暴,最终伤害的是无辜良善,阻滞的是社会安宁。昔日如李逵、石秀们,自谓替天行道,动辄手执板斧钢刀,滥伤无辜,“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而今一些叫好的看客们,恐怕也仍然抱持着李逵式思维,还停滞在“水泊”里泥足不前。

  对每一个公民而言,制度的缺陷与官员的失范、自己的冤屈与他人的堕落,都不是将法律尊严弃若敝屣的理由和借口。以暴易暴,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而叫好者本人也有可能成为戾气暴力的无辜受害者。

  李泓冰(据《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现代人躁狂焦虑倾向病因何在
别用“暴”与“恶”叠累戾气
心理体检为情绪“号脉”
新民晚报焦点A04别用“暴”与“恶”叠累戾气 2013-07-29 2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