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高温烧烤天确保鱼塘水温不超过30℃——~~~
高温烧烤天确保鱼塘水温不超过30℃——~~~
高温烧烤天确保鱼塘水温不超过30℃——~~~
高温烧烤天确保鱼塘水温不超过30℃——~~~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烧烤天确保鱼塘水温不超过30℃——
复旦“鱼博士”守候松江鲈
张炯强 达园园
■ 复旦松江鲈项目组工作人员在饲养基地测量观察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今年5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秋博士领衔的团队宣布:5万尾松江鲈鱼10月可全面上市供应,失踪20年后的珍贵鱼种将重回上海市民的餐桌。如今,距离松江鲈鱼上市的时间不足2个月,而上海已经连续一个月处于高温“烧烤”之下,如此天气,对鱼种有无影响,王金秋等“鱼博士”又在忙着什么呢?

  水温超过30℃鱼会死

  “四鳃鲈恰恰是不喜高温的鱼种,水温一旦超过30℃就会导致死亡。我们正在全力护鱼、保鱼。”上周五,记者见到王金秋时,申城最高气温越过了40℃;早上刚过9时,位于松江城区之外的“四鳃鲈园”已经热气蒸腾。王金秋告诉记者,为了让这里的几万尾松江鲈鱼安全度夏,团队成员几乎天天都在此战高温。

  王金秋把“家”安在了鱼塘边的一间旧房子里,每天早晨5时起床,一直工作到太阳落山。“首要工作当然是测水温了”,早上一次,正午一次,傍晚再一次,王金秋发现,在40℃高温天气下,鱼塘表面水温在太阳直射下可超过40℃,松江鲈鱼尽管生活在鱼塘的最底层,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那里的水温随时都会超过30℃,将所有鱼种逼入绝境。

  为了鱼塘的“防暑降温”,王金秋想了不少招:比如,在鱼塘底部挖洞、种植水草。眼看着水温终于一点点降下来,透过水草,看见松江鲈鱼个个迅猛游动的样子,王金秋和团队成员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每当此时,他们每个人都被汗水湿透。

  办公室白天不开空调

  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王金秋的办公室,还是她的宿舍内,都安装着空调,白天却始终不开,难道鱼塘缺电?王金秋笑着说:“电不用省,是为了每个团队成员的健康。”原来,王金秋和她的学生们,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露天工作,屋里一开空调,内外温差过大,反而会造成人体不适。于是,为了保证每名队员的“护鱼”状态,王金秋定了条“不开空调”的规矩。

  观察松江鲈鱼的游动状态、记录它们的生长指标、调节池塘水体盐度……除了为鱼塘降温,王金秋每天的工作还有许多。她告诉记者,其实在夏天,许多养殖鱼类的死亡率都偏高,为此,她和团队成员们必须顶着高温烈日,日复一日地观测、记录、分析,除了严格控制水温,团队成员还要掌控水质、水氧气含量、水底浮游生物量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对松江鲈鱼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一旦出现死亡案例,王金秋还要第一时间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测并进行解剖,找出死亡原因。

  10月确保松江鲈上市

  养殖基地位于松江偏远郊区,从复旦大学出发,路上至少需要花两个小时车程。因此,王金秋的科研团队吃住都在基地,而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变成枯燥的三点一线:鱼塘、食堂、宿舍。不过,王金秋却给了记者一个保证:今年10月5万尾松江鲈鱼确保上市,上海有望建成中国最大的松江鲈原种保藏和良种开发基地。

  本报记者 张炯强   实习生 达园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复旦“鱼博士”守候松江鲈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首发
一条公益街 一串新岗位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4复旦“鱼博士”守候松江鲈 2013-08-12 2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