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超过30℃鱼会死
“四鳃鲈恰恰是不喜高温的鱼种,水温一旦超过30℃就会导致死亡。我们正在全力护鱼、保鱼。”上周五,记者见到王金秋时,申城最高气温越过了40℃;早上刚过9时,位于松江城区之外的“四鳃鲈园”已经热气蒸腾。王金秋告诉记者,为了让这里的几万尾松江鲈鱼安全度夏,团队成员几乎天天都在此战高温。
王金秋把“家”安在了鱼塘边的一间旧房子里,每天早晨5时起床,一直工作到太阳落山。“首要工作当然是测水温了”,早上一次,正午一次,傍晚再一次,王金秋发现,在40℃高温天气下,鱼塘表面水温在太阳直射下可超过40℃,松江鲈鱼尽管生活在鱼塘的最底层,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那里的水温随时都会超过30℃,将所有鱼种逼入绝境。
为了鱼塘的“防暑降温”,王金秋想了不少招:比如,在鱼塘底部挖洞、种植水草。眼看着水温终于一点点降下来,透过水草,看见松江鲈鱼个个迅猛游动的样子,王金秋和团队成员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每当此时,他们每个人都被汗水湿透。
办公室白天不开空调
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王金秋的办公室,还是她的宿舍内,都安装着空调,白天却始终不开,难道鱼塘缺电?王金秋笑着说:“电不用省,是为了每个团队成员的健康。”原来,王金秋和她的学生们,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露天工作,屋里一开空调,内外温差过大,反而会造成人体不适。于是,为了保证每名队员的“护鱼”状态,王金秋定了条“不开空调”的规矩。
观察松江鲈鱼的游动状态、记录它们的生长指标、调节池塘水体盐度……除了为鱼塘降温,王金秋每天的工作还有许多。她告诉记者,其实在夏天,许多养殖鱼类的死亡率都偏高,为此,她和团队成员们必须顶着高温烈日,日复一日地观测、记录、分析,除了严格控制水温,团队成员还要掌控水质、水氧气含量、水底浮游生物量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对松江鲈鱼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一旦出现死亡案例,王金秋还要第一时间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测并进行解剖,找出死亡原因。
10月确保松江鲈上市
养殖基地位于松江偏远郊区,从复旦大学出发,路上至少需要花两个小时车程。因此,王金秋的科研团队吃住都在基地,而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变成枯燥的三点一线:鱼塘、食堂、宿舍。不过,王金秋却给了记者一个保证:今年10月5万尾松江鲈鱼确保上市,上海有望建成中国最大的松江鲈原种保藏和良种开发基地。
本报记者 张炯强 实习生 达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