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日本人都以注重细节闻名世界,很多人尤其喜爱他们制造的商品,因为质量好,品质高。他们又恰好表现出两种不同层面的精致:德国人在制造、制作方面尤为严谨,因此“刻板”、“死板”也常被用来形容德国人性格;日本人的精致往往体现在生活态度上,即使是做个便当她们也要注重色彩、营养、造型的搭配,毫不随便。而我们喜欢“大而化之”,缺的就是细枝末节处的精致。
看看我们这么多年的艺术发展也是如此,明明资金投入够多,人力投入够广,创意构思也不差,但就是张扬不起来。街头巷尾的雕塑、装置数量多了,但其中夹杂的雷人造型或是不明所以的形体比比皆是,说起来则一律以“抽象作品”广而概之,说了等于没说,这态度够粗糙的。
譬如在国外,无论是美国、欧洲各国还是近邻日本,都有窨井盖文化,数量众多、造型各异的窨井盖就是点缀街道的最佳艺术品。而在我们这儿,如果不是事故频发,小小的窨井盖别说是艺术品,就连安全问题都关注过多少。
但是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因为无论是领导、艺术家还是老百姓,大家都没有“细节意识”。首先,领导们应当是城市环境的指挥者、决策者,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品质都应该由他们来把好关;其次,艺术家和设计者不能一味去迎合上级领导的个人喜好,应该担起对艺术的执着与坚持,创作一些适合环境也具有创意的作品出来;而我们老百姓对待环境的美化更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不单单是欣赏者,更应该是城市美观的保护者和参与者。但就目前看来,这三者都没有做好自己的“职责”。
忽略城市细节,也就不存在城市最基本的文化建设,底子打不好,又怎能建起真正的艺术“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