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上海是个“不夜城”,以前当它是荣耀,现在想想却觉得羞愧。
诚然,堪堪比美另一座“不夜城”香港的灯光夜景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招牌,到上海看夜景是必须的项目,这也让上海人感到很骄傲,很焐心。然而全球热议的“能源危机”却似乎没能在这里敲响警钟,尽管每年都有“关灯一小时”的环保活动,但节能环保的意识却并没有真正扎根到这座城市中。
黄浦江边既有外滩,又有陆家嘴,为了让人能欣赏夜上海的魅力,景观灯的功劳不小,无论从浦东看浦西,还是浦西看浦东,都能让人在黄浦江的粼粼波光反射中晃晕了眼,于是建筑与灯光景观的“互动”,更加让人觉得朦胧、迷人。曾经见到卢浦大桥边一幢写字楼,一到夜里就从头到尾披上了一层如彩虹般绚丽的灯光外衣,突然有一天没有亮灯,还让不少市民牵记着。
不过除了好看让人感到焐心,光污染、大量耗能也让人感到一阵闹心。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城市确实因为夜景增多而变美了,然而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如此纷繁复杂、数量庞大的大大小小的景观灯们已经过度了。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减少景观灯的使用天数,比如工作日减少开放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让这些过度的夜景灯光在带来明亮,带来精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光污染,尤其是小区楼房上的灯光一开就是通宵,夜半三更却亮如白昼,教人如何舒心?其实,“不夜城”的繁华需要的是更精致、更跟得上潮流的艺术设计,如果能多采用一些节能手段,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是否反而能让城市依旧美丽,并“松一口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