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火车头》系列,就像有人在对你大声说:瞧,这个人!曾写过文章,尝试着以我的理解诠释《火车头》,其实绘画和音乐是很难说明白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江志俊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很难的,不是你想知道就知道,艺术家具有这种觉悟很可贵也很幸运,像生下来就含着一把金钥匙。有人画技好,但一辈子没有方向。
江志俊是青岛人,生于斯长于斯。海蓝、橘红、浅绿是他画中的主色。建筑、树木、海构成他画布上的风景。
我看到渔船停泊在静谧的港湾,船仿佛是大的琴,桅杆宛若拉动的琴弓,一头指天一头触海,舒缓的音乐在蓝色的海面升起。
我看到错落有致的小楼面朝大海,明丽的阳光照在屋顶橘色的瓦片上,一坨一坨的橘红,像漫山遍野的菊花,灿烂妖娆。树无需修葺,自己会依着建筑生长,同甘共苦,共享荣辱,越长靠得越近,树影像吻印在墙面和屋顶。慢慢地,树和房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成了一幅画……城市要造更高的楼,也要修更多的路,要有丰功伟绩,老房子拆了,树或遭砍伐,或郁郁而枯。
古铜色树干的枝头,是称之为绿意的新绿,又浅又嫩——像是绝望后的希望,艰难过后的慰藉……
去年,朋友告诉我画家病了,病重期间拿不动油画笔,只能画钢笔画,画画叫他忘记了疾病,画画成了他和疾病抗争的有效方式。一直期待江志俊早日康复,期待他的新作。然后就看到了江志俊的新作,他大病痊愈后的六幅油画。
据说大疾过后能叫人豁然和灵魂觉醒,如尼采大病痊愈后完成杰作《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此书完稿,尼采自信地说:我以这部著作给人类空前伟大的赠礼,这本书的声音将响彻千古…… 江志俊近期的画果然有出神入化的感觉,具象似乎模糊,笔法恣意随性,用色更大胆自信。有桅杆的渔船,浪花飞溅的海,让人分明听到贝多芬的交响曲。橘红的屋顶连成了一片,灿烂辉煌,一直延伸到大海……绿也连成了一片,仿佛是和绝望抗争的希望。
江志俊冷不丁也会画高楼林立的新区,灰白的色调里仿佛暗藏讥讽。还有青岛的冬日,凋零枯黄的树,白雪覆盖的尖顶教堂,冷落的街道……那是青岛的另一面,青岛的夏天是游人的,青岛把冬天还给了自己。
青岛时起雾,近些年又多雾霾,但江志俊依然故我地用清澈的心画明丽的青岛,那是他的《青岛印象》,也是我们对青岛的印象。
橘红、海蓝、浅绿,江志俊用颜色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灿烂、绝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