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杨梅上市之时,有朋友邀我去慈溪品尝杨梅,我们一行六人驱车去了慈溪,现在路是太好了,有高架跨海大桥,把两地距离缩短了好多,让我们的岁月增长了好多。当地一位喜好书画的朋友接待了我们,畅游了杨梅山,品尝了最新鲜的杨梅,刚从树上摘下来直接送入口中,那鲜甜的口味在上海是吃不到的,因为杨梅的保鲜期是非常短的。
我们还受邀去他家品赏他的藏品。书画都是现代当地名家的,他主要是收藏阴沉木的,硕大的阴沉木有好几株,还有硕大的金丝楠木好几株,的确难得。还参观了他的寓所、他的书房、卧室,整堂家具都是金丝楠木的,而且满雕,在书房里一张金丝楠木满雕的写字台就要几千万,整堂家具得上亿,尤其说台面是独幅楠木水波纹的,更是佼佼者。雕工极细,打磨也到位,入目是金光闪闪。看了半天总使我静不下来,但人家说值钱啊。
回来后想起了我墙上挂的画匾,也是楠木的,呈海棠形,上刻郑板桥画偃竹一枝,题为“此法极难,非积习之久不能也”,板桥竹也。左面乾隆御题诗一首“竹身似屈竹节直,自识原称法极难,垂叶恰如锦鳞上,天然无饵钓鱼竿”。甲辰夏月,并盖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玺印两方,此匾包浆润厚,乃晚清之物,挂于斋中得一雅字,但不值钱,奈何的确如此。
此物是三十年前在淮海路重庆路国营寄卖商店后门处理四旧物资堆里抢救出来的,记得一天早上走过寄卖商店后门,正遇上他们卸车,堆在后门口都是旧家具,见一老人手里拿着这块画匾在同旁边人说:你看,这块木头多好,平整,我们买回去锯开两人各分一半做和面板,不会变形。我凑过去一看是块画匾,画面上用白粉画了个大叉,还用红粉写了处理二字。我急了,如真被拿去锯开多可惜啊。我想起了老任是寄卖店的营业员,山东人大高个喜看京剧,与我、艾世菊都熟,艾老说他像二花脸。因为不到九点还没开门,我在边门看进去老任刚换好工作服,我赶忙叫了声老任,老任见是我,把我请到里面问我有什么事,我说了画匾之事。老任说现在还没验收入账不可能卖。我说现在已有人拿在手里了。老任跟我出了门,从老人手中拿了过来说这东西还没验收入账不能卖的。说着随手往小门内墙角一放跟我说:你中午来吧,我给你留着。中午我去了,老任已给我擦干净用报纸包了,我问老任多少钱?他查了账目是四块钱,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悬挂在我的小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