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小广告”买假证
四川人田某在奉贤区打工已有好几年,妻儿也被接到了上海。今年儿子6岁,眼看就要上小学了,可田某却犯了愁——儿子是在家乡一个小诊所出生的,没有出生证明,入不了学。打电话回老家的医院想要补办出生证明,那边却说不能补办。
正当田某束手无策时,有人告诉他可以办假的出生证明,假证编号印章都有,和真的一模一样,想要蒙混过关不是问题,而且价格也才150元左右。留了心的田某在接送儿子上幼儿园的途中果真看到了一张贴在电线杆上的办证广告,和对方联系之后,双方以100元的价格成交。之后,田某向对方提供了自己及妻儿的信息,几天以后拿到了那张逼真的出生证明。
这张证是绿色的,印有出生编号,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章、田某家乡的卫生院专用章等3个印章。案发后经公安机关查明,该乡镇医院从未使用过此公章,且从2005年起停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田某不是唯一一个办假出生证明让孩子入学的,来自安徽的邵某也是在街边的电线杆上发现了办证的小广告,并以120元的价格买了一张假的出生证明。
夫妻搭档做“中介”
公安机关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了贴在路边的办证广告,通过伪装成需要办证的人将制售假证的人约出来,当场抓获在街头贴小广告办假证的邹某和王某,并且在王某身上搜出用于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手机两部,在邹某身上搜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孕检专用章”的假章一枚。
经供述,两人系夫妻,王某负责联系客户,并将客户信息交给制作假证的上家“二哥”,再由邹某负责送货给客户并收钱。两人交代,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5日期间,光假出生医学证明就卖出4本,除了田某、邵某之外,还有李某和刘某两人。而这个做假证的“二哥”是谁,两人表示并不清楚,“二哥”从来没有露过面,平时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做好的假证也是放在指定地点。
由于学校负责人员不会特地去鉴定出生证明的真伪,所以这些假的出生证明得以蒙混过关,这也导致从事这类不法行为的人不在少数。检察官提醒,家长切勿因为小利,做出违法买证的行为。一旦被警方或校方查实,不仅自己触犯法律,孩子还可能遭到退学,心灵受伤。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 讯 员 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