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树上掉下一片叶子,令人想到秋之将至。
《淮南子·说山》云:“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倒像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木叶纷下了,因而疑误。《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据版本不同,当以此为是。诚然,如此“以小明大”,亦不无夸张成分。
一叶落而知秋,为人们所共闻,但清代赵翼则别有所说:“暑坐到参横,微凉犹未生。谁知秋有信,已在一虫鸣。”(《纳凉》诗)参横,常与斗转同言,星空若此天将明也,纳凉到了这个时分还不得微凉,可见正是盛夏时节;忽听“一虫鸣”,由此传来了秋的信息。所说虫鸣,当然不是夏蝉,蝉在暑天就大振其翅了,而在夜间却往往停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了夏蝉夜鸣,曾引起误否的争论);“一虫鸣”该是指秋虫吧,比如蟋蟀;那才是“秋信”之鸣。
赵翼的这首诗,可谓别出心裁;但并非来自苦思冥想,乃源于生活所示。或许是我揣测之辞;聊陈鄙见,姑且定下以就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