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映】
这位居民告诉记者,徐汇区襄阳南路100弄某号是一幢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房屋,整幢楼三层楼面,住有五户人家。7月初,底楼朝南间住户以装修为由向地下深挖,中心位置最深处达1米,其余地方深度也有八九十厘米。因楼上住户发现后反应强烈,此户人家又回填30厘米左右。
来访居民反映,1998年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曾对这幢房屋做过检测,结论是:房屋年代久远,自然老化严重,朝南倾斜,地基下是暗浜。对于底楼住户深挖地基的做法,楼内其他住户皆深感不安。炎夏酷暑,和施工业主交涉无果后,楼内另几户居民分头走访了区房管局、土地规划局、拆违办等部门。
【调查附记】
记者联系了徐汇区拆违办,一位张姓副主任接听了电话,并作详细解释。张先生表示,拆违办会同区房管局、土地规划局、所属湖南街道已几次到过现场,来访者反映情况属实。因涉及房屋系私房,所以对口处理的是区土地规划部门。张先生告诉记者,据土规部门介绍,私房房主要对房屋整修和施工,必须先向相关部门申报,在规定范围之内的,职能部门方会批复。这种深挖地基的情况根本不在申报范围,所以规划部门并不知晓。
张先生表示,已几次做过施工业主的工作,让其配合做房屋安全检测,可这又牵涉到不菲的检测费该由谁来负担?相关部门与湖南街道商量,能否街道部分出资。可这种操作也无先例,目前尚无定论。
张先生说,虽然所涉施工尚不能界定是违法建筑,也无法判定归属哪个部门负责,但相关单位都会将工作做到家,绝不推诿、扯皮。
记者联系了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信访办一位曹先生表示,单从楼下业主深挖又回填后的二三十厘米深度看,“不长高不长胖”,似乎算不上违法,但必须要待检测是否对房屋有安全危害后才能下结论。如影响到房屋安全,就会责令楼下业主必须整改或加固。
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一位陈先生也表示,各部门已会同区拆违办协调过几次,现在首要的是请权威部门进行鉴定,有了依据才好按规划条例处理。
本报记者 刁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