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错了就错了?
吴兴人
  吴兴人

  无错不成书,已成时下出版界的通病,但人物传记书籍封面照片出现李代桃僵的现象,则令人愕然。

  一本《孙传芳传》的封面,居然用的是段祺瑞的照片;无独有偶,另一本《孙传芳》的封面,用的则是张宗昌的照片。有趣的是,《黎元洪传》的封面,用的是阎锡山的照片,封面上还特意注明——“民国第一伟人”。类似的差错还有不少。1997年版《百年老照片第一册》将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照片说成是“庆亲王奕劻”;2003年版《吴佩孚全传》和2012年版《最后的北洋三雄》封面图片都将张绍曾的照片取代吴佩孚;2013年版赵尔丰的照片是盛宣怀,盛宣怀乃晚清洋务巨擘,赵尔丰则是一名武将,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一文一武,气度不同,仔细推敲一下,岂能不生疑?《北洋大时代》中以朱启钤替代杨度,教育家蔡元培又变成著名报人邵飘萍,颠三倒四,都闹出了大笑话。

  《乐府诗集·鸡鸣》有云:“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都有不少照片存世,只要仔细地查一查相关的史料,细致考证这些历史人物的图片,就不会发生李代桃僵的错误。这些简单明显的错误背后,折射出对历史人物图片使用的随意与对人物图片考证的漠视。出版社通行三审三校制,如能多做一点细致的“核对人脸”的工作,就不难发现上述差错。编辑心浮气躁,编审一眼瞄过,就此放行,实在情无可原。

  历史读物最要紧的是注重历史真实。历史人物照片的选用,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考证。现在连传主本人的照片都搞错了,其他史料的真实性如何,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离开我们不过一百多年,阎锡山离世只有50多年,现经常张冠李戴,以讹传讹,怎么得了!如不纠正,若干年后,段祺瑞也许真的要变成孙传芳了!

  过去,出版物出了严重的差错,出版社会采取各种办法予以补救,甚至收回。但是,现在有些出版社对出错的态度令人吃惊:错了就错了。记者日前在网络书店上看到,这些“用错脸”的图书,居然仍在销售,而且还货源充足,可以“隔天到货”。

  错了岂能就错了?

  发现了错误,知错不改,是错上加错;将错就错,是更大的错误;现在的出版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即更正难,纠错难,发现了差错,即使经媒体指出,也是置若罔闻;一不道歉,二不下架,三不重印,“错了就错了”,只要不亏损,面子不在乎。如此出门不认货的态度,可谓是对读者的极不负责,真要改一改才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连载
旅游新法下看香格里拉
西风不识相
跑步吧!
“导游”变“刀游”
文化走出去如何少打“折扣”
错了就错了?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错了就错了? 2013-10-08 2 2013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