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刚过没几天,吴女士夫妇便带着患有多动症的8岁儿子阳阳来到我的诊室,夫妇俩一脸愁容,对我叹了口气:“这孩子刚好得差不多了,放了个长假,多动症状又回来了。学校老师坚持让我带医院来看。”
吴女士对我说,阳阳上课一会儿摆弄笔,一会儿玩玩手,要不就东张西望,不专心听讲。偶尔还会起身离开椅子,打扰旁边的同学讲小话,老师批评他,他不仅不认错,还跟他老师说,他有多动症。老师实在拿这个“淘气”的孩子没办法,只能让我到学校把他接回家。“医生,他一直在您这里接受治疗,之前都好得差不多了,现在怎么突然又变严重了……”
话没说完,就被阳阳给打断了,这孩子在我诊室摆弄我桌子上的书籍,时而又钻到桌子底下,动个不停。
我仔细询问了阳阳在国庆长假期间的生活情况,吴女士告诉我,为了让孩子能在假期里好好放松下,不给他制造太大的压力,什么兴趣班都没有安排,允许他尽情地玩,对于他的很多要求也是尽量满足。然而现在把多动症又惹回来了……
长假后在我的接诊中,像阳阳这样因多动症复发而遭遇“返校难”的孩子不在少数。我告诉吴女士,由于长假期间,很多孩子沉浸在无拘束作息的生活中,家长也疏于管教,尽量让孩子尽情地玩,然而,缺乏约束地孩子,会过于任性,长假后的上课会让孩子无法及时转变,突如其来的压力与约束,让孩子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冲击,就很可能出现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的现象,从而发生多动症复发。阳阳就是因为假期玩得太疯,过于放纵玩耍导致的。听了我的话,她先是满脸惊讶,然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怪我们太大意了,以为他快好了就没事了,哎,现在又要重新开始治疗……”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由于多动症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容易分心和任性冲动,甚至有破坏性的行为。如果孩子的症状有一点改善就开始自由放任,那么多动症患儿的自我控制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就不能持续改善,导致症状的反复和波动。因此,只有在治疗的基础上,多动症的孩子才能保持正常的控制力。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的行为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毫无约束的家庭管教方式会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起着纵容和恶化作用,如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不及时加以制止等不当教育方式,孩子因缺乏约束而产生娇惯、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是发生多动症的重要因素。
一旦儿童患上多动症,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而且治疗过程中不能仅靠单一的医学治疗,它还包括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三者不可偏废。在这一点上,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长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医学干预才能逐渐减少,乃至停止治疗,停止治疗后的一段时间里,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控制和引导仍然很重要,不可懈怠和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改善多动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 蒋燕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会员,儿科主任医师。应邀参加国内外权威儿童学术会议近30次,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冲破儿童学习困境》,主编《儿科临床实用》等著作多部,荣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在儿童医学界享有较高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