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新作
在国学人格精神中辟奇径
徐建融
■ 金荷(中国画) 苏小松 作
  ◆徐建融

  上海煌杰画廊将于11月14日起在世贸商城举行的上海艺博会上,推出苏小松美术作品展,苏小松虽然出身美术学院的国画系,但他的国画却有别于大多数美院出身的“美术”中的国画,而是属于“国学”中的国画。“国学”中的国画,更讲求画家的传统文化修养,不仅仅包括文、史、诗、书等传统文化知识的修养,更包括“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素质的修养。而“美术”中的国画,更讲求笔墨形象的视觉效果。在“国学”的概念中,“国画”与漆画、壁画、版画的工具材质虽不同,但无论汉代的石刻画像,北魏的木板漆画,唐代的敦煌壁画,宋元的卷轴画和明清的木刻版画,文化精神的意境是完全一致的。“国学”中的国画更浓于“古意”,而“美术”中的国画更浓于时代性。

  苏小松的画正是以浓于“古意”很早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古意”不只是一个“美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国学”所要面对的文化修养问题,尤其是文化素质修养的问题。例如敦煌的画工、张择端等等,不见得如苏轼那样有多少高深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修养,但肯定具有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有的传统文化素质的修养,所以他们的画就有“古意”。而到了今天,对于绝大多数美术学院出身的国画家,传统文化知识的修养几已无从谈起,传统文化素质的修养也早被视作不合时宜了。而小松却坚守着这样的素质,所以,他的画也有“古意”。

  他的画腊,从虚谷起手入门,起点虽高,却是国学传统中狭窄的奇径。继而是美术学院的科班训练,严格的造型,颠倒淋漓的现代水墨,则完全偏离了国学而进入了美术的领域。但他的性格是国学的,所以毕业后又回到国学。其时恰逢二玄社“下真迹一等”的复制品面世,遂由虚谷上溯到晋唐宋元的“真工实能”(李日华语)、“正宗大道”(张大千语),在“而立”之年,便看到并认识到了我们这一代直到五十岁前后才看到、认识到的传统精华。小松于人物、山水、花鸟皆所擅长。人物的“骨法用笔”,劲健如铁线,白描肖像,尤称一绝,以形写神,直逼晋唐。山水、花鸟则力追两宋院体,以刻画精微、周密不苟见长,严重恪勤,法度森严。从明清以来的画论,他的画格应该属于北宗,属于画家画。小松取难弃易,所表现的正是“克己”、“行健”的“国学” 人格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泼墨铸奇幻,山水抒胸臆
在国学人格精神中辟奇径
工笔飘逸 人物传神
离群特立的浙派始祖丁敬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在国学人格精神中辟奇径 2013-11-09 2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