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窗絮语
消费主义当降温矣
朱绩崧
  朱绩崧

  跟风,传统上不失为安全的消费方式。10月28日,我就轧了一次闹猛:买百度推出的网络理财产品“百发”,起初号称保本保利,年化利率8%。可惜,百发一中,开售那一弹指间,系统就像当年黄浦江大雾散去后的渡轮码头……秩序恢复的那一刻,系统又挂出“额度已满,下回请早”的告示。粗粗一算,因赎回了“余额宝”,却没抢到“百发”,收益愣是蒸发了几十块。我一个劲儿地自责:让你贪小,叫你盲从!

  没过几天,广告又幕天席地压将过来。这回售卖之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是淘宝天猫的人造节日:“双11”。11月11日,狠打折,狂减价,“百发”偷鸡不成蚀把米,天猫帮你省回来,心是不是又动了呢?

  这“双11节”可预期的蜂拥式消费,绝不只是网上银行数字的进出变化,那是要动真刀真枪的。其实,我第一次听说这“节日”,还是从电视台报道快递业近况的新闻里。为了避免曾经的订单激增导致运能捉襟见肘,阵脚大乱,土豪级的公司甚至包租了更多的飞机航班,数十倍扩招临时工分拣货物。另一方面,关于快递员的收入,月薪逾万的神话应运而生,为“读书无用论”雪上加霜;同时,有年甫而立的快递员过劳死,留下妻子和孩子无依无靠,还有一批快递员生怕“双11”天降大任,干脆先辞职,避过风头,回来接着干。

  这样累不累?焦虑不焦虑?我不是问某几个人,而是指整个时代。为什么非要把海量消费压缩在和长长的整年相比,如此一丁半点的时间里?商业谓之“岁末冲业绩”,好个“冲”字,硝烟弥漫。散尽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沧海横流的物欲,或曰“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经济发展、中产阶层勃兴之必然结果也。美国在一战前和里根时代,都出现过令社会史学家难忘的高潮。但也别漏看了欧洲某些国家的反例啊。在那里,国民普遍不冷静考量自身需求与财力,“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前仆后继去堵逢年过节促销打折的那口枪眼,终致透支拖垮了经济。

  消费主义给社会成员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早在1978年中国社科院代表团出国交流后写成的《访美观感》里,就有明确的分析:富裕社会,大部分生产力用来生产消费品。不断生产,不断消费,一旦停滞,就要崩溃。因此鼓励消费,使之成为公民的本能。通过官方宣传,商家广告,传播消费理念,刺激欲望。终令多数人感到,消费即生活,生活为消费。一旦不消费,就被边缘化,故对失去消费能力尤为恐惧。

  既然全球经济已然被消费主义绑架,轻易是离不开它了。但结合我国国情,却实在应让这股风头降降温,而不该纵容,甚至变相提倡。事实上,“双11”绝非国内消费主义急性发作的孤例。今年中秋、国庆调休,促成长假,正常工作生活节奏紊乱,意图则仍是昔年放在台面上的那句“拉动内需”。内需,当然要拉动,该买的还是得买,不该买的希望你考虑清楚再作决定。只是,放假不妨多些弹性,优惠更宜隔三岔五。纵容乃至鼓励一窝蜂的狂欢,非但难以保证商品与服务的质量(想想五一、十一的十里南京路和万里明长城吧),更会促成病态物欲的干柴燃着过度消费的烈火,把经济与自然逼向更深重的危机,委实可以休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城市扼制垃圾产量如何突破“瓶颈”
消费主义当降温矣
网络黑话之“不明觉厉”
雾霾天,掂量一根羽毛的分量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消费主义当降温矣 2013-11-09 2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