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学者紧急澄清
“雾霾使鲜肺六天变黑”太夸张
施捷 孙国根
  本报讯 (记者 施捷 通讯员 孙国根)“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一说近日在网上和微博盛传。主持这一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教授紧急“澄清”说,他们的研究是通过“肺滴注法”直接对大鼠的肺进行染毒,媒体解读“不要夸大其辞,自己吓自己”。

  据介绍,宋伟民等开展的研究是 “关于两种止咳药物对预防和治疗大气PM2.5对呼吸道毒作用研究”,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两种止咳药物对PM2.5暴露所导致的大鼠肺损伤有何预防和治疗作用,采用的是“PM2.5配置的生理盐水悬浮液”对大鼠进行染毒实验,其暴露方式完全不同于人在大自然中通过自然呼吸的实际暴露方式。并且实验时直接“滴注”到大鼠肺组织中的PM2.5的量,远远超过了人在实际环境中的量。因此,“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一说太过夸张。

  宋伟民进一步解释说,实验的肺滴注染毒剂量是40mg/kg.bw, 每只大鼠体重约0.2kg(200g)。如果按照60kg体重的人暴露量计算,相当于每人滴注2400mg(2.4g)。由于气管滴注基本上能完全进入肺,因此与人呼吸污染空气进入情况不同。通过呼吸进入到体内的PM2.5,有一部分会随呼出气排出体外和沉积在呼吸道其他部位,一般PM2.5的沉积率为20%。照此计算,按PM2.5严重污染的0.5mg/M3空气(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是0.075mg/M3)来呼吸,对人而言,需要6天内分三次呼吸完6000M3的空气,才能达到这样的“染毒”程度,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

  宋伟民强调说,他们研究团队的最终统计分析表明,PM2.5暴露对照组与预防组和治疗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但是千万不能理解为“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更不能延伸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几乎无逆转可能”的结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阳光天地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野路子”戏说健康忽悠公众
“雾霾使鲜肺六天变黑”太夸张
蛋白质“开关”调控孕育方式
他为妈妈发明“爱心绕线器”
内外科专家“接力跑” 病人少奔波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8“雾霾使鲜肺六天变黑”太夸张 2013-11-19 2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