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效1+1≥2
由于临床分科愈来愈细,为求得满意的疗效,患者常常要在各科室间辗转奔波。如何让患者从科室整合中获得“1+1≥2”的好处呢?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院长直言“必须斩断利益驱动”,将医护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对病人的关注和对治疗方案的优化上。
市十医院心脏中心从一开始的绩效考核就是一种全新模型——危重病人收治率、镶嵌手术开展数量、联合治疗数量等等,成为了主要的考核指标,而对每位病人花费的药费、耗材费用,也有严格的限制。
患者放心去“搭桥”
72岁的老陈患高血压已有20年之久,10年前因心梗植入冠脉支架,两年后发现支架内堵塞。由于胸闷胸痛反复发作,他辗转去了多家医院,终因下不了再放支架的决心,病情越拖越重,甚至随时有可能因心衰而出现生命危险。此次老陈慕名到市十医院就诊,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仔细做了全面检查后,建议说:“你的情况已不适合再放支架,去外科‘搭桥’才是长久之计。”徐主任解释说,支架术后再度堵塞的患者,或者堵塞发生在冠脉血管分叉处的“多支病变”患者,接受冠脉搭桥术后10年动脉畅通的程度,会高于支架植入术患者。患者放心了。
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整合运行”的心脏中心,还可以由内、外科专家很好地为病家梳理各种治疗方案的不同特长,优中选优或强强组合。77岁的老王因胸痛两小时、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无效而来院挂急诊。第一时间的冠脉造影显示情况很糟——左前降支90%狭窄,右冠状动脉及左侧回旋支血管完全闭塞。如此多的冠脉分支发生堵塞,要是想依靠放支架来恢复通畅将是“放不胜放”。必须先对“主干道”实施排堵保畅——接诊的心外科医生立即为其实施了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搭桥术。正当家属焦急地以为手术要持续很久时,老王却从手术室推出,又被送进了心内科DSA机房。原来,考虑到老先生的全身情况十分不理想,特别是心功能较差,长时间全麻、心脏停跳等恐无法承受,心脏中心决定由外科医生给患者冠状动脉的“主干道”用微创手术搭桥,其余的“小路”则让心内科医生放支架。这种新颖的“镶嵌”手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