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虹镇老街动了18年今年获突破,记者与居民、征收员拉家常——~~~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镇老街动了18年今年获突破,记者与居民、征收员拉家常——
旧改:“天下第一难”究竟难在哪?
金志刚
▲ 居民们雨中见证旧改签约生效
▲ 朝夕相处的老邻居举杯庆贺乔迁新居
▲ 虹镇老街各地块征收安置房房源一目了然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旧区改造,因矛盾尖锐、难题丛生,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然而自去年起,尤其是今年,本市各区县旧区改造开创了新局面,就连动迁了18年的虹口区虹镇老街也取得了突破。“天下第一难”究竟难在哪?这些难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破解?记者走进虹镇老街旧改地块,与居民、征收员拉家常,寻找破解难题的一把把“钥匙”。

  早签还是晚签

  如何打消老观念?

  虹镇老街历史悠久,情况复杂,曾经历过多次变迁。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这里搭建了大量危棚简屋,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并一度成为上海棚户区的代名词。

  1996年,虹镇老街就启动了旧区改造,划分为11个地块,涉及1.2万余户居民,其中5个地块已改造完毕,而余下的2、3、9、10号地块正处于收尾阶段,1、7号地块则在今年10月7日晚双双突破85%的签约生效比例。

  两个月过去了,记者近日来到负责虹镇老街旧改工作的嘉兴旧改分指挥部,得知目前1号地块已完成95%以上的签约率,7号地块也已完成93%以上的签约率——85%是签约生效比例,固然重要,但余下来的15%可不轻松。

  不少征收员反映,1号、7号地块能达到现在的签约率,就连征收员也想不到,“刚开始工作时认为能完成50%的签约率就不错了!”征收员叶荣说,“18年都动不了,说明困难真的很多、很大。一些居民认为,动拆迁嘛,晚走才能多得益。要打消这种错误观念,签约前大伙做了很多很多工作。”

  正式签约前,嘉兴旧改分指挥部连续7天组织近3000户居民,召开了114场“圆桌会议”,解读、宣传征收政策,收集和解答居民提出的6大类、455个问题。而以往的做法是,借一个大会场,3000名居民一起开个会,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现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工作量不知翻了几倍,但居民对政策都非常清楚了,“持久观望、不签约、少得益”,“早签约、早得益、住新房”、“谣言蜚语使居民误时机、少得益”等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阳光征收政策令居民对动迁进程了如指掌。1号、7号地块正式签约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晚一个月就少2万元奖励。在嘉兴旧改分指挥部的一个大展示厅里,所有的安置房型都用模型展示,哪家哪户已签约,全部上墙公示,具体到每家每户签约的具体情况,也可以用触摸屏查询系统查询,“我可以查你,你也可以查我”,这样一来,还在迟疑的人也会有“紧迫感”,因为事实摆在面前,晚走还可能使自己的“蛋糕”变小。

  “一证几户”

  如何妥善安置每家每户?

  虹镇老街1号、7号地块历经18年动迁,今年才“啃下硬骨头”,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一个较大的原因就是虹镇老街许多房子存在“一证几户”的情况,譬如1号地块共有1291证1519户,7号地块则有1239证1558户,要妥善安置好每家每户,难度非常大。

  家住7号地块的于君妹告诉记者,她1986年出嫁后,就随夫家住在虹镇老街,户口也迁入其中。产权证上写着的“13平方米”,住着3个户口的三户人家:婆婆和大伯伯一个户口,三伯伯一家三口一个户口,于阿姨的爱人排行老七,他们一家三口又是一个户口,等于“一证三户”。

  “最早的时候,房子只是三楼,当时大伯伯外出工作,婆婆住在底楼;我们一家三口和三伯伯一家三口各住一层楼。”于君妹说起往事,仍然十分唏嘘,“后来,大伯伯回家来,只能在底楼厨房里临时搭张床凑合,时间长了不方便,厨房只好转移到楼道上去。我们家是一个女儿,三伯伯家也是女儿,孩子们晚上睡觉临时支张床,后来孩子大了,她们睡觉时老是滚下床,没办法了,只好往3楼上面搭建4楼、5楼,让两个姑娘有自己的房间。”

  1号、7号地块第二轮征询启动预签约后,嘉兴旧改分指挥部组织了44名嘉兴社区干部,在1号、7号地块开展集中走访。整整一个月,社区干部们每天从上午9时走访到晚上9时,关心、了解居民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处置各种棘手问题。于君妹是居委干部,她一边解决别人家的难题,一边与自己家人商量:“不违反政策,带头先签约。”

  按照政策,满20岁的子女可以与父母“拆户”购买安置房,于君妹大家庭中8口人,用完了所有的动迁“砖头费”、补贴、奖励,自己又凑了约30万元,总共在惠南民乐保障房基地预订了5套安置保障房,并且赶在9月20日前预签约阶段就早早签约,一家人的心早已飞到了新居。

  共有产权人

  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利益?

  比“一证多户”更难办的是共有产矛盾。所谓“共有产”,指的是房产所有人已故,其子女中有的户口在虹镇老街,有的则早已搬出并迁出户口,但同样有权分得因房屋征收产生的遗产。法律和政策没有详细规定户口在此的和已迁出的应该各分到多少动迁款,要是兄弟姐妹之间本身就有矛盾,或者在分动迁款时产生矛盾,要征收这“一证”,可就难上加难了。

  7号地块天镇居委会干部陆黄林说,总体上共有产的兄弟姐妹之间还是以亲情为重,但是也有争得不可开交的,“这是最头疼的。”记者在虹镇老街旧改地块走访时,看到一幅墙上宣传漫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画面上,两兄弟吵得不可开交,一方说“你想把补偿款一人独吞?没门”,另一方则反驳“户口不在此地,补偿款没你份”,而他们的母亲则哭得跪在地上,“再吵下去老娘活活叫你们气死!”

  征收员叶荣所负责的征收小组内,有一户共有产矛盾特别突出的家庭,虽然“一证”上只有2个户口,但共有产权人却有8个,“召集所有共有产权人开会、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会都开了七八趟,最后总算谈下来了!”

  事实上,嘉兴旧改分指挥部协调早就看准化解共有产矛盾这个关键点,早有准备:34名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经集中培训后,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梁惠英领衔,组建成20个共有产矛盾调解小组,提前介入,帮助居民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做到“拆房不拆家”,最大限度地维护共有产人的共同利益。9月中旬至10月19日,调解小组共参与调解居民家庭共有产矛盾320证,其中188证居民经调解后成功签约,破解了长期困扰棚户区旧改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特殊困难家庭

  如何特事特办合理照顾?

  旧改工作中,公平、公开、公正显得尤为重要,但特殊困难家庭也要照顾,如何两全,也是一大难题。

  在第二项目部经理丁勇负责的项目地块范围内,有一户比较特殊的困难家庭。家中有5口人,老父母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其女儿又带一个小孩,等于“三代同堂”,但局促的居住条件根本容不下5口人,女儿只好带着小孩在外租房子住。更令人心酸的是,老父母、儿子都属于大病人群,常年卧病在家,相互照料之外,还需要女儿不断地回家帮忙。

  现在要动拆迁了,这户人家的居住条件可以大大改善了,但问题接踵而至:以他们家的动迁补偿款来说,可以在顾村安置基地买两套房,老父母和儿子一套,女儿带着小孩一套,相邻而居,日常也可以多个照应。但按照政策,在7个安置基地中,宝山顾村、闵行原选址、彩虹湾这3个基地因比较“吃香”,一个产权证只能在上述3个基地中选一个,其余的房源必须选到其他4个基地去。

  这户人家的确应该予以照顾,但政策也是一条红线,如何特事特办呢?对特殊困难家庭的补偿方案,“领导说了不算”,征收员更不可能“暗箱操作”,只能通过召开居民评议监督小组会议,由居民公开评议通过,并在基地范围内进行公示。

  在此之前,34名评议小组成员早已推选产生,组建了4个居民监督评议小组参与宣传发动、民主监督、事项评议等征收事务。结果,一周一次的居民评议监督小组会议上,评议小组成员通过了上述5口之家的特殊请求,公示后也没接到反对意见,这户困难家庭终于如愿在顾村选了2套相邻的房子。

  【记者观察】

  阳光旧改有三条经验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里唱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不妨借用并改为:“旧区改造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老百姓需要啥?除了实实在在地改善居住条件,在旧改过程中,居民必须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比如在虹镇老街1号、7号地块整个征收过程中,有关部门坚持贯彻阳光旧改“五个全”(即:方案全公示、群众全参与、审计全跟踪、监督全过程、结果全公开),把旧区改造的一切信息和过程都晒在阳光下,也因为这样,旧改工作才能迎难而上,破解难题,从而开创新局面。

  “天下第一难”,这种说法有其道理,但有困难也必定有解决困难的办法。通观虹镇老街及本市今年几个取得突破进展的旧改地区的做法,除了“阳光旧改”外,起码还有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充分准备是基础,包括资金、房源、队伍到位,优化征收方案,强化基础工作等;二是群众工作是主线,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政策,党员带头签约,化解居民矛盾等;三是多方合力是支撑,除了旧改指挥部,区县纪委、监察、法院等应形成合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专版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广告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人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旧改:“天下第一难”究竟难在哪?
新民晚报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A12旧改:“天下第一难”究竟难在哪? 2013-12-18 2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