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丰大力发展以林果、海水蔬菜、渔业、稻米、花卉苗圃等为主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结果。目前,全市建成有机大米、有机早酥梨、有机荠菜、有机紫菜、有机碱蓬等五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1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25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188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政策扶持
地处黄海之滨的大丰,被称为是上海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和“后花园”,每年有80多种鲜活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约占上海总需求量的15%。生态农业的建设更是成为了深化沪丰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这些年,我都在关注市里面的政府工作报告,大丰实施的‘四大战略’就有‘生态立市’这一项,并且年年强调生态农业的建设,这等于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如今,我们公司生产的 ‘宏丰’牌大米不仅是无公害农产品更是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抢手货。”大丰市宏丰米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俊逸告诉记者。
为了加大生态农业扶持力度,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政策的扶持,激活了生态农业的一江春水。如今,全市已有两个“国”字号农业园区,新发展家庭农场45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0个,“三品”种植面积已达221.66万亩,种植面积比重达68%。
企业引领
日前,“大丰东沙紫菜”成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大丰海上紫菜养殖面积达十多万亩,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并且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紫菜加工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是全国首个海藻类地理标志产品,对大丰全市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生态农产品抢占更多、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大丰农业区划办负责人说:“生态农业依靠农民单打独斗不行,想做大做强,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追求规模效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大丰坚持农业招商选资与主导产业培育相结合、与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相结合,努力培大育强龙头企业,突出龙头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盐城市级龙头企业35个,更是带动了一大批基地农户发家致富。
变废为宝
今年的秋收期间,大丰市草庙镇农民老吴显得格外忙碌。他不停地穿梭于各家各户的田头,把一田田的秸秆收起来,送往都市环保新能源开发(大丰)有限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厂的秸秆收购站。老吴说:“过去秸秆要么当柴火烧,要么堆田里等烂掉。如今,给它们找了一个好婆家,秸秆发电,让它们变废为宝。”
都市环保新能源开发(大丰)有限公司是大丰市第一家利用作物秸秆焚烧发电的项目。该项目于今年2月1日正式并网发电,每天消耗的作物秸秆达500吨,发电32万度。除了用于发电、还田外,大丰每年在食用菌生产、大蒜种植、编织、沼气和饲料等方面消耗秸秆五六万吨,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如今已成为农民“生财”的“宝贝”。
特约记者 周昕 通讯员 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