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巡逻发现隐患点
输电检修中心运维一组的杨敏已经和高压线路打了19年交道了。当天下午,他背着工具包,戴上安全帽,招呼记者坐进了巡线员们的小车。工具包里,一个望远镜、一台数码相机、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把小铁锹,就是他的“装备”了。车子在宝山区宝安公路跃进路附近的小路里绕来绕去,因当天风大雨大,一路上激起了不少泥水。在巷子里七拐八弯了好一会儿,正当记者完全迷失方向时,杨敏和同事迅速跳下车,整了整装备,“我们到了。”
记者跟随他们来到一座铁塔下,他和同事停住脚步,通过望远镜观察高压铁塔及输电线路,确认各部件是否完好,以及电线上是否有风筝、塑料袋等干扰物。杨敏说,对于铁塔外部的检查可以简单分为“上下”两步。首先是向上看,观察铁塔上导线、金具连接是否正常,沿线附近的树木有没有过高的、线路保护区内是否有异常情况;然后是向下看,检查塔基等是否正常。铁塔和输电线路要检查的地方有几十处,一切都得仔细记录,他们丝毫不敢马虎。“线路那头连接着千家万户,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可能给输电线路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杨敏解释道。
20分钟后,一行人又来到杨行镇湄浦村地界内的输电线路保护区。“这是500千伏高行5109/桥行5110线68-69号塔,看,这里有大量的违法建筑。”记者发现,铁塔周围果然建了大量水泥浇筑和彩钢板搭建的房屋,似乎住了不少外来人员。除了大批违法建筑外,空地上还堆着几十座4、5米高的碎砖石,几乎将输电线路保护区通通占据。杨敏耐心地绕着一座座“小山丘”转了几圈,将碎砖石的主人拉到一处“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前。“这里不能再堆了,否则会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
运维一组组长胡心刚告诉记者,杨行镇范围内的输电线路保护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违法建筑多、堆场多。“高压线下盖不了楼,可也不会空着,所以大部分都被租出去用来堆物了。”胡心刚说,堆物和违法建筑都是威胁到输电线路的隐患。高压线路需要一定的安全距离,相关规定是500千伏输电线路对地最小安全距离为14米。如果树木、房屋、施工机械靠得太近,高压线就会感应放电,这样不仅会造成人身安全,还会影响到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高压线路就有通道保护区,巡线员就要沿着输电线路进行巡视,保证线路保护区通道内的安全。发现事故隐患苗头,及时进行记录,确定危险点后再向公司汇报,并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早日解决。
2
快速处置保安全
对于500千伏的高压线路来说,主要有这几类安全隐患:违法建筑、堆场、乱倒渣土以及偶然绕上线路的风筝线、塑料袋。如果堆物、渣土过多,很可能导致铁塔倾斜、损坏,将会影响一个区域甚至全上海的供电。
今年11月底,胡心刚和运维一组组员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石杨5104线附近堆着大量渣土,与导线距离很近。如果再有大型机械设备在土堆上施工的话,很有可能因安全距离不足而造成放电跳闸,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因担心渣土对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巡线员立即将情况汇报到输电检修中心,并积极联系当地政府,起草发送了《关于高压线路下违章堆土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函》,在电力办的协助下走访联系相关单位,宣传电力设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最终,12月9日,该处违章堆放的渣土被全部清理完毕,隐患解除。
今年8月27日,运维六组组长叶勇在途经中环靠近锦绣路附近时,习惯性地抬头望了一眼输电线路。这一望,令他发现了异常。一条输电线路上有一块深色的物体。他随即驱车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只见220千伏林建4149线10-11号塔之间上相导线上有风筝缠绕,风筝线穿过周边浦周1139和浦周1141两条110千伏线路8-9号塔,一直飘至附近一小区内。叶勇意识到情况紧急,因夏季是雷电阵雨频发时期,若风筝线发生故障短路,将影响到多条220千伏和110千伏线路,危害电网运行。叶勇立即将现场情况汇报至中心。中心一边向公司申请紧急停电,一边安排抢修班组赶赴事发地,并联系了应急照明车。
带电作业一组苏彦带队抵达现场,抢修人员爬上最高相导线,并沿着线路走出30多米,刚取到风筝,不料,风筝线断线并飘至中相导线。此时天色已晚,应急照明车打开照明灯,抢修人员进一步锁定风筝线位置。叶勇和其他工作人员连忙赶到附近小区,将缠绕在树上的风筝线找到,并逐渐收起。当晚9时30分许,叶勇再次巡查了该段线路,确保已具备送电条件后才离开现场。全程,他没有坐下休息过一分钟,也没有来得及吃上一口晚饭。
“你看,风筝是小,但绕上输电线再取下来,可没那么简单了。”巡线员们告诉记者,比风筝更难解决的,是那些屹立不倒的违法建筑和越堆越高的渣土。“如果有拾荒者、孩子爬上土堆,距离线路很近的时候,线路就会感应放电,这是相当危险的。”
3
巡线工作全靠责任心
国网上海检修公司于2012年3月揭牌成立,由原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和电缆输配电公司整合而成,主要负责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和110千伏及以上电缆及其附属设备的运维检一体化管理、工厂化检修、技术改造及应急抢修等工作。
“平时我们一个星期至少有4天是在外面跑的,每人每天基本上要步行6、7公里路。你要问我市区的马路,我说不出,但这一条条乡间小路,我比谁都熟呢!”杨敏说,他和组员们每天外出巡逻就像“搭公交车”,到站了下车,再步行至目的地。有时看到基塔就在眼前,可却被大河挡住了去路,只能兜个大圈子,这一兜,就是半小时。
杨敏说,巡线的工作,看似寻常,其实也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因高压线大多在郊区,穿树林、越田埂、跨沟渠都伴随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他们既要防备突然窜出的野狗,又要留心扎人的玉米地,夏天被蚊子咬出十几个包是常有的事,而下雨天回到单位整个都变成了泥人。“雨雪天怕滑,摔一跤一身泥;酷暑天怕晒,戴着一副墨镜出去巡逻,回来就俩眼眶是白的……”
“累倒是还好,就是比较寂寞,这么多年来,靠的是一份责任心。”杨敏说,他和组员们早已习惯了这份工作。这个寒冷的季节,一路上有时连个人影都难碰到,感觉身边只有空气和土地,但那些困难都没有阻碍他们对工作的执着。
输电检修中心运维班组共有6个,每个月都要将全上海的高压线路巡逻一遍。班组里的巡线员们,是一群踏实的人,他们行走在每一座铁塔之间,用一步步的脚印,为上海守卫光明,为居民点亮灯火。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梁嘉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