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班多过文科班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常说的文理科均是以高考评价标准来划分的。教学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等学科统称为文科,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的学科统称为理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多数家庭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几十年过去了,“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这一问题依然是困扰学生及家长的难题之一。
《白皮书》课题组分别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的若干所重点中学为调研对象,发现三地公办学校普遍呈现出理科班多文科班少的特点。
选文或选理看就业
调查显示,有37.46%的调查对象是出于“根据就业情况”,27.7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考择校和志愿选择多”是选择文科或理科的主要动机。由此不难看出,关注未来就业形势和高考选择志愿已经成为调查人群的普遍心态,高中甚至初中阶段的学生及家长不仅关注未来面临的高考科目学习,更是将关注焦点投射在就业趋向方面。相较由“老师和家长的意愿”来决定文理科道路的人群仅占2.62%,选择“个人兴趣”的也只有27.75%。
语文培训或受重视
通过《2013年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调查问卷》投票结果可知,在被普遍认为是“主课”的语数外三门功课中,更多人选择将课外辅导重点放在英语、数学上,而提高语文成绩则被认为应依靠学生增强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写作锻炼等方面的综合“软实力”。相比较而言,提高英语和数学的成绩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是“有迹可循”的。
语文课一直被认为是入门最容易、学时最长、但分数最难有大突破的课程。学生、家长和老师又由于升学和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一直都将学习重心放在了数学、英语等科目上,也因此带动了奥数、英语培训市场的火爆。但随着北京等地陆续出台的中、高考“轻英语、重语文”的改革方案,语文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课辅热点。以前,语文培训市场一直排在英语、奥数、艺术之后,但将来语文学科的培训市场份额也会随着竞争加大,这类竞争会推动语文的个性化研究,形成差异化竞争。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