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心理·调查/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你想对广场舞说“嘘,轻一点!”
朱砂
插图 孔雀
  ◎ 采访:朱砂

  ◎ 专家支持:廖丽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考评员

  专家调查档案

  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温饱基本得到满足之后,接下来的需要满足就是社会性的需要。要更好的社会参与,健康就是基础。不久前结束的2013上海马拉松赛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参与和关注。事实上,除了马拉松,如今的城市里,人们还有更多的方式进行运动健身,比如说广场舞。当广场舞在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却给另一部分人带来困扰时,事情似乎变得复杂起来了。

  【事件回放】

  日前,河北唐山市开滦一中的几十名高中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到与学校一步之遥的凤凰山公园。学生们统一身着的白色文化衫上印着:“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唱歌小声点好吗?我们在上课。祝福您!感谢您!” 20余名学生走到场地,面向乐队和歌手整齐地站成二排,进行无声的抗议。看到此景,歌友会成员不得不暂停了表演。许多老年观众你一言我一语,其中不乏对学生们的指责与批评。“这里就是娱乐场所,我们喜欢听!关你们什么事?”

  “我们有的时候一节课可以记住一段歌词,但是记不住老师讲什么。不是我们不专心,我们一直在很努力地听老师讲课,但老师的声音还是被外面的歌声盖过了。”开滦一中高二年级的程颖同学显得很无奈。(来源:中国新闻网) 

  1 广场舞让参与者获得了社会支持

  广场舞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有块空地就好,对于参与者的技术要求也很低,与其说是跳舞,不如说是健身操。由于参与者众多,通常也没有人会关注到参与者的动作是否标准,跳得好看不好看,这就使得广场舞有了相当大的兼容性和普及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比如能参与到一些社会组织里面进行一些互动,而且是简单的没有太多利益关系的社会组织,往往能让一些原本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变得更健康。廖丽娟分析指出,定期定点地参与广场舞,恰好会提供这种单纯但又有社会关系的支持。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挥洒汗水,一起享受节律,这样的关系不复杂、不费心,也没有太多的外界干扰,可以有很好的支持力量,甚至在活动的过程中,更能展现彼此美好的一面。

  相关研究也发现,那些长期在一起运动的人,建立的友谊往往比较纯粹,而且更多互相关心,因为有同甘共苦的感觉,这样的关系容易让彼此都感觉到心情愉悦。“可以说,广场舞蹈为那些参与者提供了一定的额外的社会支持。这样的社会支持对于那些中老年退休人群是非常有意义,甚至是必须的。”廖丽娟说,“很多空巢期的老人、退休的老人,在孩子成年之后,渐渐远离复杂的职场关系,也没有太多的家庭事务,这种简单纯粹的社会支持往往会让老年人既能酣畅淋漓地一起运动,还能享受交往带来的美好和愉悦。我问过几个每天去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提到广场舞的时候,虽然口头上都说,‘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去动动’,但是,在说的时候眼睛都变得亮亮的。尤其是一位独居的女士,她提到,这也算是生活的一种寄托。她说,能让自己产生寄托感的东西真的已经太少了。”

  在廖丽娟看来,广场舞让很多参与者获得了一种社会支持,获得了一定的关系归属。“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如果这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就会带来很多的心理问题。而获得了满足,则会带来很大的幸福和快乐。”

  广场舞作为一个活动是松散的,没有规定参与者必须每天按时出勤,但是,这种松散的、庞大的群体,也会带来一种约束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只有自己参与的健身计划,可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因为各种原因搁置甚至放弃了。但是,当居住的社区的空地上传来广场舞蹈的音乐,身上的运动细胞似乎就被唤醒了,感受到了一种契约的力量,于是让自己放下手边的事情,如约地加入到这个简单的由运动构成的关系中。

  事实上,心理学通常会给出这样的建议——想要坚持一项有意义的事情,不妨加上一些契约的力量或者外界的提醒、支持。而广场舞蹈就有这样的力量,它既有一定的群体约束力,也有一定的仪式,这些都有助于参与者坚持这项运动。

  2 与个体沟通比对群体进行干预更有效

  在街心花园或者小区的空地上聚拢起来跳广场舞的人,通常数量都不少,作为一个群体,就会有社会群体的特征——去个体化。新闻中,那些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在面对学生们的静立抗议时,做出的过激反应,让很多读到这个新闻的人诧异。廖丽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会发生这样的状况。不是因为广场舞蹈本身出了问题,也不是这些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变坏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一个比较大的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不作为和更不努力,而且还会做一些单独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情,或者一个人不可能实现的行为,比如欺负那些以文明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意见的学生。这些孩子也许就和这些大爷大妈们的孙子孙女差不多年龄呢。处在广场舞蹈的这个群体里面,他们敢于在大街边当着很多人的面尽情舞蹈,但当他是一个人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也会因为一个人产生的愤怒,而集体被激惹,于是出现了平时一个人的时候,不会出现的过激行为。这是社会群体的去个体化产生的责任分散效应,也是一种情绪被集体感染的现象。所以,出现群体行为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考量群体中个体的道德问题,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单独个体的事情,这是群体的特征决定的。”

  掌握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才能进行有效的应对。廖丽娟建议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进行有效的劝阻,达成相互的协议,就要想办法恢复个体化。比如,学生们和跳广场舞大爷大妈们之间,各自派出一两个代表进行协商。“要知道,当你对整个群体进行干预,往往会受到来自群体的非常大的冲击力量,也可能需要面对群体带来的集体失控和集体暴力。当群体派出的代表互相沟通协商的时候,达成约定就会容易许多。所以说,重点就是要和个体去沟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焦点赛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时尚先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当你想对广场舞说“嘘,轻一点!”
忘掉也是修行
新民晚报心理·调查/康健园B06当你想对广场舞说“嘘,轻一点!” 2013-12-23 2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