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网上阅读
郁晶陶
  郁晶陶

  十多年前,当榕树下文学网站创办时,有人预见到网络文学能发展到如今这般蓬勃吗?文学网民人数2.7亿,占网民总人数近一半,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达2000万。网上发表,线下出版,某部热门电影、某部人气电视剧,说不定就是网络文学改编而来。

  上周,“2013·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评选揭晓,再次证明网络文学已被严肃看待。有人说,网络文学就是文学未来的形式。会不会预言成真,我没有能力确定,但多少有一些阅读网络文学的回忆和经验。

  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把发表的门槛降到最低,只要技术条件允许,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作者”。这也带来了作品良莠不齐的问题。大浪淘沙,少数优秀的作者脱颖而出。然而,哪一个读者没有在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的作品上浪费过时间?

  网络的另一个优势是互动,作者和读者、读者和读者真正面对面。有作者对读者打下的“负分”反应强烈,如同淘宝卖家发现一个“差评”。网络文学的免费时代已经过去,点击量直接决定签约作者的收益。作者需要知道读者想看什么,读者也不会羞于表达想法,我曾见过作者应读者的要求修改作品,结果前后脱节不伦不类,也见过作者坚持初衷,被读者赞赏或诟病。

  网络消解了权威的力量,一部作品好不好,似乎每个人都很有判断力。然而,另一个权威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那就是市场。所以,网络文学中类型小说居多,也最成功,就是因为这种作品最容易预期——读者可以预期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和网站可以预期能获得怎样的收益。一篇类型小说走红,同类型的作品便跟风而起,直到读者看腻。

  网络文学有没有让阅读更“浅”?还是读者对“浅阅读”的倾向塑造了网络文学现在的样子?更大的可能,是相互造就。网络文学已进入主流视野,但还暂时摆脱不了纯娱乐的定位,这也是大多数读者对网络文学的预期,至于除此之外的阅读需求,可以诉诸其他媒介。若不向多元化发展,便只是不断重复自己,虽然新作者和新读者总会不断补充进来,代替离去者的空缺。网上、现实,何尝不都是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焦点赛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时尚先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夺命快递”给监管提了个醒
有趣的打赌
网上阅读
“打虎”实绩照亮反腐新局
即景
足球情感影响下的国家荣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网上阅读 2013-12-23 2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