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高兴能在我们苏州的艺术馆为Milana Schoeller举办新作“红线”展览并开幕致辞。
引用德国媒体的话,“艺术家都是穷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始工作的艺术家。但这个女孩,年仅27岁Milana,虽然只办过几个展览,但她一开始的画作甚至在预展的时候就已经售罄。其中,她的一个展览是在德国最大的媒体集团Burda举办的。Burda集团有两百六十多种杂志和报纸,也是在这个展览上,这位艺术家的画作售罄了。因此,她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穷艺术家”。
同时,她也被称为“上镜艺术家”,因为她就像一个明星,仅凭几个展览便使得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当然,这其中有诸多原因。
这个展览也是Milana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因为去年十月我赴德国奔驰中心举办一个我自己作品的展览,策展人Sonja女士觉得我们的艺术馆很漂亮,问我能否给Milana举办展览,我欣然同意了。因为我们艺术馆一直也致力于为当下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出过“青年设计师培育计划”等等项目。这样,自然而然地促成了大家今天所看到的“红线”展。在展览最初,我方负责人曾说想要展示她过去的作品,但她以往的艺术品都售罄了。因此,此次艺术品都是她特地为我们创作的,因时间紧急,空运到中国。时间的紧迫也导致运输成本的升高,前天夜里才运到馆里,但我们都很高兴展览可以如期举行。
为何此次展览取名为“红线”呢?这个名字源于两个传说。其中一个是希腊神话,简单说是有个英雄打仗胜利后被困在了一个迷宫里,怎么也走不出去了,后来,跟着红线的引导他最终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实际上我们人类发展,自认为是进步了,是打了胜仗,但同时给自己也带来困境。还有一个是西方流传的我们东方的传说。我们都知道“月下老人”或“红娘”,他们说这是掌管婚姻的神明。故事是一个小男孩遇到一位老人指着远处的一个女孩说,这是你未来的妻子。由于小男孩年纪尚小,不懂事,他便说,“我不要娶老婆”,他还在地上捡起了块石头扔向那个女孩。多年以后,男孩长大成人,在他新婚之夜,他掀起了妻子的红头布,发现她在额头处戴了个首饰,于是他便询问为何把首饰戴在这个地方呢?他的妻子回答说,首饰是为了挡住额头上的一个伤疤。她说在她小时候有个男孩子用石头扔了她,才留下了这个疤痕。这就证明当年月老的红线牵起了他们之间的缘分。
艺术家把这两个红线的故事结合起来,创作了这批作品,主题是环保。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我们对环境也造成了许多破坏,这造成我们下一代人要面对许多问题,诸如污染、干旱或者气候变暖等等。人们甚至在考虑是否要到别的星球去生存。画家在她的画作中也涉及到了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海洋、沙漠、河流等等。Milana和她的男友也是在去往南极探险的船上相识的,他们发现南极的冰层大量融化,水温上升,这将导致洋流的消失。而洋流的存在至关重要,它为水中的鱼类提供了生存必须的氧气。如果水中的氧气消失,这将会为鱼类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据数据统计显示,很大一部分的生物是生存在海洋里的。然而,现在倾倒入海洋的垃圾已上升到渔业捕捞量的三倍。如果我们的冰层消失,两极的海水温度升高会导致洋流的停滞。没有了洋流运动产生海里的氧气,无疑会对全球形成非常消极的改变。同时,人类也依靠食用大量的鱼肉为生。若是氧气消失,这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后果不言而喻。
这些都是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艺术家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唤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一起来为环境保护做一些事情,通过红线这样一条纽带把大家都联系起来。她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不要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做别人会去做,要有危机感、紧迫感。
最后,我们建议,在画作前一起拍一张大合照,大家都手执红线,用这张照片当做对艺术家Milana的回应,告诉她我们都收到她要传达的呼唤了。我们会携手努力,也会告诉更多同胞一起努力,同舟共济,共同保卫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