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其联手制作的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将于本月底在大剧院拉开首演大幕。1年多时间的筹备,4个多月的创排,在主创人员令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筹备中,《长恨歌》如同夏日繁花,缓缓绽放出特殊的质感。昨日,舞剧的德国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上芭团长辛丽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爱是主题
帕特里克并不是第一次接触现代芭蕾舞剧,此前上芭颇受好评的舞剧《简·爱》,就出自他的手笔。然而,让一个西方艺术家来改编中国古典诗歌,帕特里克太自信,还是上芭太大胆?“其实,我两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帕特里克说,当时他正在上海排《简·爱》,闲来之余去外文书店买书,偶遇英文版的《长生殿》。“我花了两天时间很快读完,被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动。”帕特里克主动向辛丽丽提出,如果再有合作,希望能将此改编为舞剧。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帕特里克?他告诉记者,自己被其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打动,“最大的灵感来自‘爱’,处理这个舞剧的方式也是通过‘爱’。”和我们常常理解的君王与妃子之爱不同,帕特里克觉得,观众可以把它理解为李先生和杨小姐的故事,“是两个都有过丰富人生经历之后,以更大热情去拥抱生活的男女之间的爱情。”
为爱牺牲
在这部舞剧中,帕特里克设置了6个主要角色,唐明皇、杨贵妃、高力士、安禄山、陈玄礼以及特别设计的月宫仙子。月宫仙子贯穿整剧,见证了这段“爱恨情仇”。帕特里克形象地形容这些角色:“月宫仙子在整个剧中有着指挥一样的地位,同时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爱情、自由、欢乐;唐明皇的角色像一个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杨贵妃的角色有点像女高音;陈将军、高力士等组合成了一个小的乐队,由月宫仙子来进行指挥。”
最吸引帕特里克的是“为爱舍身”的杨贵妃,“这样强有力的女性给予我很多灵感。”帕特里克认为,把红颜祸水这样的罪名加到杨贵妃头上是不公平的,只有把加在她头上的不公正挪开,才有可能探讨两人的关系。“他是皇帝,但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我理解中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但我要表达是杨贵妃在死的那刻,她的孤独、忧伤与恐惧,这是很人性的,为爱牺牲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