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澳大利亚的侨领吴懿红告诉记者,她今年3月回国沪探亲时才获悉赛事消息,留给她的组织协调时间非常少,并且,她希望尽可能多带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孩子,而不是华裔孩子来上海看看,以球会友,让更多澳大利亚家庭通过足球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但是,除了恰逢开学季,摆在她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多数球员为当地就读11、12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二、高三。在澳大利亚,大学入学时非常看重平时成绩,尤其是高中最后两年的成绩。加之每个学期仅10周,孩子们不得不面临学业和球赛的冲突。
“备战和参赛花费的时间要在之后的几周内补回来,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令吴懿红感动的是,短短几周时间内,赛事就得到了澳大利亚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并给孩子买好了飞赴上海的机票。
吴懿红介绍,南墨尔本俱乐部在墨尔本全城设有几十个训练点,供孩子们放学后和休息日就近选择。“澳大利亚孩子踢球,完全为了爱好,就是单纯地喜欢。”吴懿红说,旅居澳大利亚20余年,澳大利亚人对体育的热情,让她印象深刻。
“身处异乡,体育会成为一种最好的语言,帮你融入当地社会。”吴懿红最自豪的是,儿子就读墨尔本大学时,创立了该校第一个室内足球社团,如今,参加社团训练的学生已达到数百人。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