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正襟危坐”说开去
张明华
  ◆ 张明华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热播正当时,有拍摄花絮提到,饰演瀛驷的方中信为坐而叫苦连天,几个镜头下来酸痛难忍,没有半个小时起不来身。坐有何苦?原来故事发生的年代尚无櫈椅,一般就是席地跪坐,就是双膝着地的“正襟危坐”。

  “正襟危坐”的成语出处见《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揽着帽缨)正襟危坐。”当今对“正襟危坐”的解释往往是,整理好衣领,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端正正地坐着。有趣的是,为什么这里不用近义的“端”或其他的字,非要用“危”字来形容?表面上看,似乎在程度上稍有加强的意思,其实古汉语里的“危”通“跪”。《晏子春秋·杂上十一》:“刖跪击其马而反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这里的“刖跪”、“刖危”是一回事,都是指“遭刖刑被断足的人”,也就是说,它们在一定场合是同义,因此,“正襟危坐”的原本意义应该就是“正襟跪坐”,泛指汉代以前无櫈椅年代的席地跪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反山出土一件大玉琮,四侧八个细刻纹,神秘莫测,轰动学界(见图)。对于图纹所示上人下兽的组合人们大多认可,唯其角色百人百说,少有令人信服的研究与结论,多的是一种唯恐失去学术制高点的莫名浮躁,人云亦云、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纹中的兽嘴明明是阔口獠牙,还要旁征博引考证它是鸟(要知道,鸟嘴是尖喙)。兽脚上明明是利爪,偏要引经据典证明它是猪(天晓得,猪脚长的是厚蹄)。更有甚者,因为不见人脚,不能自圆其说,于是神兜兜地把他说成是一位长脚尖爪的“英杰战神”。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从源起中国的道教中,道士乘龙、虎、鹿三蹻与天地鬼神沟通得出的巫蹻说十分可信(张光直:《濮阳三蹻与中国古代美术上的人兽母题》,《文物》1988.11期),我十分认同。在此基础上,我从多方面考证认定这个纹饰下面的兽纹应该就是老虎。唯一让我为难的是,上面那位驭虎的人,为什么不见双脚?我最初无法解释,只能用先民为夸张虎的威猛,过大的虎头遮住了人脚来敷衍。后来终于在河南洛阳小屯村出土的战国“伏兽玉人”上找到了答案,原来早期的人不但席地跪坐,在虎背上也是跪坐的,这种坐姿在正面怎么可能看得到脚呢?恍然大悟!就此让我印象深刻,从而把跪坐人与老虎两个元素牢牢地铭记在心,一有相关发现,就会产生联想。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偶尔翻看《中国青铜器全集·巴蜀卷》,发现一件虎形青铜器,还有同一坑出土的一件跪坐铜人似有合二为一的可能。在我未曾见过实物的情况下,斗胆将他们按比例描画在一起,并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原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殿增先生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肯定了我的发现:“这两件青铜器其实是可以组装在一起的。发现这一重要现象的是上海博物馆的张明华先生……为了验证这一看法,笔者在一次三星堆文物展览点交时,将铜跪坐人像和铜虎形器安放在一起,发现它果真是一件完整的骑虎人像……两者严丝合缝,浑然一体,说明张明华先生用线图所做两器可合二为一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年终回访:阿拉盘盘这点事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聚焦/文体汇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 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家装专版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杜甫的咏物诗
从“正襟危坐”说开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B07从“正襟危坐”说开去 2015-12-27 2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