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向被认为是高端而小众的门类,在各类童书中,童诗出版物种类少,销量相对也少。不过近年来,似乎泛滥的物质已让人疲倦,诗意又成了生活的更高追求。在这种氛围下,童诗也迎来了一股暖流,陆续有些好童诗作品面世,其中品质、销量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本就是《一个孩子的诗园》。
《一个孩子的诗园》堪称童书经典了。1885年,这本诗集首次面世。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中国版,由屠岸先生和方谷秀女士翻译,但后来一度绝版。2014年大陆又涌现出了几个版本,其中一版精装本,由漪然翻译、屠岸先生作为顾问,据说两位译者与编辑字斟句酌,编译探讨邮件有80来封,用心可见一斑。
《诗园》刚出版时,作者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35岁,正值他的创作高峰。诗集出版前,斯蒂文森兴奋地给他儿时的保姆写信,告诉她他将把这第一本诗集献给她,他认为再也不会有人比他的保姆更懂得他的那些诗作。或许这可以解答我们的一点疑惑——为什么一个30多岁的男人笔下能迸发出这些自然而然充盈着童真和狡黠的诗作——哦,多半是来自他的童年吧。当时有评论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成功的杰作,因为它来自活生生的经历和体验,来自一个现今儿童很少能体验到的自在的童年。”这个褒赞有些许微妙意味,斯蒂文森从小受肺病困扰,体弱多病,他也因此比同龄孩子有了更多自由时光。仿佛在这本诗集中,斯蒂文森变回了小斯蒂文森,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田园:夏日的午后,“在白天爬上自己的小床”,羡慕着“窗外街上大人的脚步匆匆忙忙”;晚上就在壁炉前,对着炉火,想象着金戈铁马和城邦衰荣;雨天在窗前看倾盆大雨,想象着雨点“也落在海面上的大船上”;晴天则可以走到户外,让轻风拂过身旁,“把风筝高高举起”,“整日放声歌唱”。
诗中处处闪耀的童心实在可贵,不列颠百科全书如此评价:《一个孩子的诗园》用词简洁但意境丰富,表现出一个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年的情绪和感觉时异乎寻常的精确性。而孩子们定能体会到这些诗中的妙趣,他们原比我们更接近作者的回忆和想象。阅读一向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作,作者写出作品,读者用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去丰富它。诗歌更是如此。让孩子们走进斯蒂文森的诗园吧,让他们成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