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块预制构件组成
在工地现场的一幢房子,记者看到了一根与众不同的柱子,其表面看起来像是由一层层钢圈叠加起来的。原来,这正是采用3D打印技术才会留下的痕迹。
去年8月,在中建八局召开的装配式建筑现场观摩会上,中建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斯,总工程师马荣全向外界介绍了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以及率先在中建锦绣天地项目的应用情况。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曾表示,“装配式售楼处”虽小,却使用了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和工艺,为装配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装配式建筑的魅力,让中建锦绣天地项目的售楼处大放异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建筑面积仅12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由255块预制梁、预制柱、叠合板等预制构件装配而成,其预制装配率达到了80%以上,在减少现场温作业和材料、人工投入的同时,还有力促进了现场文明施工。更为可喜的是,总结其经验形成的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已写入上海市公共建筑预制装配式设计规程。此外,该售楼处在上海率先将3D打印技术和产品引入装配式建筑主体柱模施工。
继售楼处建成投入使用后,中建八局在中建锦绣天地项目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实践脚步没有减速,推出了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借助新型钢结构异形柱、蜂窝梁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空间及受力问题,满足了保温、隔音等功能要求,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该工程目前已接近完工,拟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展示基地和项目公司后期用房。
移动花坛、移动厕所
在建设之初的设计阶段,中建八局就为锦绣天地项目明确了低碳、智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通过太阳能利用、屋顶绿色、中水回收利用、住宅与办公新风系统应用、热回收节能措施、VAV空调节能系统应用、LOW_E玻璃、TAP保温板、BA节能管理系统、市政冷热源系统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绿色”,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设计了人车分流系统,隐藏变电箱、垃圾站,减少基础配套对住户生活品质的影响。
经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结合江南园林特色,利用造坡、五重景观绿化种植手法,营造了主题明确、动线分明、树影婆娑、高低错落、曲径通幽的、具有文化韵味的现代中式景观。
建筑施工方面,中建八局二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力推自动喷淋系统、雨水收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盘扣式脚手架等绿色施工技术。他们在充分利用原有混凝土道路基础上,研发推行了施工现场预制路面,并在进行现场分区隔离时采用可周转的定型围栏,均实现了周转重复利用。项目推行移动花坛、移动厕所,全面采用LED节能灯,室外采用太阳能灯具,走廊、卫生间采用感应式节能灯,人走灯灭。
“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既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总承包项目经理刘虎说。
电脑模拟少走弯路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中建锦绣天地项目引进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成为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培训基地,在建模及维护、冲突检测、净高分析、管线综合及优化、可视化效果展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项目在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构件吊装等阶段全面应用BIM技术,进行构件的模拟、碰撞检验与三维施工图纸的绘制,有效减少了设计变更,节约了可观成本。
锦绣天地项目借助BIM技术,大力拓展智慧社区、智能家居领域,建立了智能家居样板房,利用无线智能系统实现可视对讲、网络监控、家庭看护、家族通讯等多种功能。运用APP软件,通过手机、iPad或开关面板控制家电,成为指尖上的管家,实现照明、电视、空调、窗帘等家电系统的本地及远程控制。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