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具店里买高低床的人多了,月子会所里的床位紧张了,青睐大户型房子的家庭增加了,更别提奶粉、尿布等消耗类产品的销量增加……很多人还在纠结要不要生二胎时,不少人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带动了“二孩经济”。
对于单个家庭来说,“生还是不生”,除了要考虑身体状况,经济负担的考量也是重中之重。
婴儿必需品开销增加
婴儿一旦降生,围绕着吃、喝、拉、撒、玩、穿的消费就开始了。
一个月4罐奶粉,3包纸尿布,是新生婴儿的消费“标配”。“全面二孩”后,婴幼儿奶粉和纸尿布的生产商是“二孩经济”的直接受益者,一大波企业争相开拓中国市场。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乳企之一,美赞臣上月在中国市场首发高端奶粉蓝臻系列,面向的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正是生育二胎的主力。“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母婴移动应用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将带来30岁以上人群生育率的再次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内,人口出生率将维持正增长。”美赞臣中国表示,正密切关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纸尿布行业也早已是红海。据2015年的行业数据显示,纸尿裤销量将近300多亿,约有600多个厂家、2000多条纸尿裤片生产线、1200多个品牌在争夺这个市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也已经在中国取得了两位数增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国外品牌,甚至直接海淘。两三百元一罐的洋奶粉,一两百元一包的进口纸尿布,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的益智玩具,都会漂洋过海,瞄准中国父母的钱包,这都是二孩的父母绕不开的开销。
部分月子中心床位紧
大宝尚需照顾,二宝又即将降临,不少“二孩妈妈”选择住进月子中心,有的因为大宝无人照顾,索性带着他一起入住。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部分月子中心床位紧张,月嫂、育儿嫂的身价也在上涨。与此同时,学龄前孩子的托班也开始紧俏。
“生大宝时没去月子中心,这次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自己第二次生也需要更好的调养,所以提前预定了月子中心。”今年35岁的李晓娜告诉记者,大女儿4岁半,担心生完二宝后,对她的照顾不及,决定届时向幼儿园请假,带着她一块住月子中心。
和李女士想法相似的“二孩妈妈”还不少。优艾贝国际月子中心总裁沈国珍告诉记者,会所内二孩妈妈占到了40%。今年年初开始,中心的接待量、客户量明显增加,接近饱和。这家月子中心的平均消费在8万元到10万元之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此外,对月嫂、育儿嫂的需求增加也提升了她们的收入。来自云家政的数据显示,今年开年后,云家政平台上的月嫂和育儿嫂成交数据同比上一年度提升超过30%。目前上海地区的月嫂工资在1万到1.2万元之间,最高报价1.5万元。
照顾好了产妇和二宝,也不能忽视大宝,托班更紧俏了。“小兔子班和小熊班已经招满了,我们正要开大象班,报名要趁早。”位于虹桥路的一家早教中心老师表示,托班半年起报,每月学费四五千元。“大人精力有限,二宝出生后,大宝也要有人带有人教,就会送到托班来。我们班里有好几例这样的情况。”
大户型房产需求增加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购买学区房比两个孩子都读私立学校性价比更高。”刚刚在普陀区购买了一套学区房的茅先生告诉记者,大儿子今年三岁,小儿子才四个月,相比两个孩子都去每年学费几万元的私立学校,还是买学区房合算,所以咬牙在房价高位买进了一套。
此外,购买大户型房产的家庭中,除了改善型,还出现了不少二胎家庭的身影。“我们现在带着两个孩子和父母同住,房子大概是100平方米,感觉有些拥挤,计划购买150到200平方米的房子。”家住长风公园附近的高女士表示,家庭成员的增多是选择大户型的主要原因,但由此带来的压力也显而易见。“我们心仪的房子都是千万级别的,目前来看房贷压力太大。”
“二孩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势必发生作用。”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从个体角度看,二孩家庭的房源选择会出现变化。“从居住本身的角度看,后续对于居住面积的增加是一个很合理的需求。同时各类功能房的需求也会增加,比如婴儿房、保姆房等,此类需求会直接导致小三房、小四房等物业类型的认购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