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心者治人”
白子超
  白子超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劳心者,脑力劳动者。劳力者,体力劳动者。治,统治,具体说是领导、组织、管理。食,通饲,给人吃、喂养;食人即养活别人,食于人即被别人养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读书人所尽知。曾经有三十年的时间,孟子的话常被曲解,屡遭批判。若孟子地下有知,定会大呼冤枉。

  要弄清这段话的来龙去脉及确切含义,需了解相关的人和事。

  有一个追随神农氏思想的人叫许行,带了几十个门徒从楚国到了滕国。他们穿粗麻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另一位楚国人陈良,喜爱周公、孔子学说,带领弟子到北方学习儒学,北方读书人竟然没有能超过他的。他死后,其弟子陈相、陈辛兄弟由宋国到了滕国。陈相见了许行,非常高兴,抛弃了儒学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看望孟子,转述许行的话,主要意思是贤人要和民众一道种田,自己做饭,同时为百姓办事。孟子问,许行一定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是。孟子接连问陈相,许行是自己织布才穿衣吗?戴帽子吗?是自己织的吗?烧饭的锅、耕田的铁器是自己做的吗?陈相分别回答,是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行为什么不兼做陶工、铁匠,而不断与百工交换用品呢?陈相说,种田与百工之事不能同时做到。孟子说,治理天下也是这样,有官吏的工作,有小民的工作。紧接着,说出了上引的那段名言。

  孟子的思想很明确,社会职责分为劳心与劳力两大类,这是必然的,是“天下之通义”。孟子丝毫没有看不起劳力者的意思,也没有认为劳心者高于劳力者。劳心者做领导、组织、管理工作,“治人”;劳力者从事各种物质产品的生产,“食人”——哪个重要?都重要,缺一不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孟子为进一步说明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不合理、不可行,又详细列举尧、舜、禹治理天下的操劳和辛苦,指出他们有许多大事要处理,即便想亲自种田也没有时间。

  最后,针对许行主张的“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即市场物品价格一致,国中就没有作伪的事,孟子尖锐地指出,物品各有差别,将它们等同看待,只会扰乱天下。结论是:依照许行的原则和办法,大家就会一个跟着一个作伪,哪里还能治理国家?

  战国百家中有“农家”一派,代表人物就是许行。《汉书·艺文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农家重视农业生产,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主张贵族、士大夫均应从事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值得肯定。然而,从治国角度看,其格局狭窄,思虑浮浅,措施粗陋。文明相当发达的战国时代已完全不同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国家的治理已经极其复杂。

  孟子对于农家的批判,一是对社会分工的无知,二是对商品市场的无知,都是正确的。其中,蕴含着对已不适用的原始平等思想和简单平均主义的否定,更是有着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大购网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漫话日记
橄榄(外一篇)
“劳心者治人”
阳光下的咖啡馆(油画)
一束阳光照进来
有故人的城池才是故乡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劳心者治人” 2016-12-02 2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