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读壶记之九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珠之梦(上)
——读壶记之九
  徐风

  在涉及宜兴紫砂的几乎所有旧资料上,紫砂名手邵友廷只占了短短几行字: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精工壶艺,成名于大亨后、玉麟前,制鹅蛋、掇球独绝。

  古人用词是慎重的。像“独绝”这样的字眼,一般不肯赋予一个乡村艺人的。我们今天说某人某物“盖帽”了,或许还有广告或游戏的成分,古人在这一点上则极其严肃。令我困惑的是,记述邵友廷的文字如此之少,评价却出奇地高。最后,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上袁村”,明清至近当代历史上,这是一方神秘而独特的紫砂部落。在邵友廷之前,就有时大彬(客居)、陈子畦、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茂、邵大亨等制壶圣手在这里脱颖而出。村头,想必有活水之源惠泽邻里;村后,必定有参天大树庇荫苍生。天上必定是有祥云飘拂的。杏花春雨,世代滋润着上袁村,这么多宗师巨匠级的紫砂人物,先后诞生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有人把这里说成是中国古代紫砂的摇篮与发祥地,并非夸张。

  关于邵友廷的身世,至今难以查考,流传至今的友廷壶器,自然弥足珍贵。资料显示,他擅制各式砂壶,掇球、汉扁是其专长。其实,邵友廷的《一粒珠》,更是紫砂素器中气度非凡的作品。

  至此,我只得调动有限的想象,去感受邵友廷这个隔世而远遁的名字。友廷自幼家贫,这几乎是肯定的,上袁村人多地少,光靠侍田,难以温饱。周边村落的农人,或纺织土布,或种桑养蚕,聊补种田之不足。这里离丁蜀镇近,四周都是龙窑,黄龙山肚里有紫砂土,离这里亦只一箭之遥。农闲时,取来砂石,风化成泥,捏些小壶,既可自赏自用,又可换些油盐贴补家用。过剩精力,亦好有个出处。家家捶泥、户户制坯,早已成为村风。友廷家或许有几分薄田,但完全不够家中开销。他学制壶,年岁必定很早,他不一定会去拜一个具体的师傅,村上的制壶人,个个都是师傅。他东看看,西瞧瞧,心里就有感觉了。抓起一把泥,就跟着仿了。乡下人,把聪明的、过目不忘的眼睛称作“贼眼”。友廷的“贼眼”蛮讨人喜欢的。他喜欢圆器,因为他觉得,几乎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与圆器有关。菜畦里的南瓜、西瓜是圆的,树上结的石榴、柿子是圆的,东家阿嫂的笑靥是圆的,西邻阿妹的胸脯,也是那么圆圆的好看。一年四季里,每当那些圆的东西出现时,友廷心里,真的是蛮开心的。

  渐渐地,友廷的壶有些模样了,他的《汉扁》《掇球》诸壶在村上有些名气了。那些壶,都是圆器,长辈邵大亨有一次评论他的壶,说了一句话:润而弥坚,熟而不俗。那以后,友廷的壶可以换油盐了。

  有一天下雨,他路过邻村一户人家,啊,太多的裂了嘴的石榴,压得那树弯腰作揖,他看着喜欢,但他不敢去摘。雨下大了,他躲到树下,一会儿一个石榴掉下来,砸在他圆圆的头颅上,他把石榴捡起来,真是一个饱满的圆器呢,正看着,有人来了,是这家的姑娘吧,圆脸,粉颈,脖子以下,他就不敢看了。他把石榴还给她,说,不是我摘的,是它自己掉在地上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题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云破日出好气魄
读陈允吉先生追怀二首感赋
珠之梦(上)
二等车
我从“花地”来,又往“花地”去
花的盛宴
与国无疆
美国版夜光杯B05珠之梦(上) 2011-11-22 2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