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独木桥
单士兵
  单士兵

  尽管,今年的高考平均录取率会进一步攀升,历史性地逼近80%,让“高考独木桥”成为通衢大道,看起来无比畅通。但是,对于全国31万个考场中的915万名考生来说,高考,仍像是生死之战。“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句被网友评出的最励志口号,表明现在考生已经把目标转攻向“名校独木桥”。

  名校独木桥,其实就是沉重高考的延续。这些年,高考是在不断变化,录取率不断提升,上大学不再像过去那么难。然而,挤过高考独木桥的意义,也同样不再像过去那样具备强大的改变命运功能。考生都明白,考不考上大学不再是大问题,上什么样的大学才是问题关键。为此,无数考生现在梦想跨越的,就是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独木桥。

  这是因为,大学已经实现分层。同样是上大学,有的人上的是普通大学,有的人上的是名校。考大学,自然也就成为分梯度、分层级的事。挤上名校独木桥,同样是为了争取稀缺资源,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不可能降低,考生承载的压力也就同样没被消减。于是,高考依旧沉重。

  沉重的高考给考生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每到高考季,考生“吸氧”就成为一种悲情的现象。在今年,还出现“吊瓶班”考生,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注射氨基酸补充能量。除了靠药品支撑,他们还以最为现实的口号激励自己,比如,“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意味着,无数考生仍然把高考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重要途径,只是过分到挤名校独木桥的地步了。

  当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独木桥,也意味着,这些年所谓的高考改革,仍然无法从那种无边的滞重与沉郁中抽身而出,仍然未能实现向开放宽容与轻松自然的人文境界转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处于艰难行进的状态。而这一切,都与相关体制紧密相连。毕竟,当前高考命题模式与命题导向,还是归属于应试教育的框架,现行的招生制度与招生模式仍然“唯分数论”。

  在一个社会更加多元、文化价值更加多样的时代,我们却未能建立与之匹配的人才选拔机制,这是一种巨大遗憾。这背后,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样的励志口号,也在说明,当前存在着权力与资本剥夺个人实现的公平权利的现象。事实上,高考改革举步维艰,背后也就是因为存在着种种利益博弈。此前号称“挑战体制”的南科大一路负重前行,完全可以视为一个切口。

  高考转向挤名校,实质与过去那种考上大学“跳龙门”并无二致。要让高考真正告别沉重,实现轻松转身,不再陷于从大学独木桥到名校独木桥的轮回,关键还是要靠高考改革来推动,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来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考直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当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独木桥
暴力教育
提升高速路行车文明是对吴斌的告慰
媒体观点
不敢喝
禁止未成年人整形行不行?
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美国版评论A04当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独木桥 2012-06-08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