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力教育
沈月明
  沈月明

  我家小朋友生性比较胆小,明明是自己的皮球,别的孩子抱去玩了,竟不敢上去要回来。有次去江边玩,孩子摸了一下一个小姐姐的三轮车,结果小女孩大叫着冲上来飞起一脚。幸亏孩子闪避及时,免遭伤痛。惊骇之下,更加坚定了我们曾经的想法:大点了让他学个跆拳道或者柔道啥的,至少坏孩子来欺负不会吃亏。

  身边有不少孩子尚是幼童的家长,有时会聊起孩子“凶还是不凶”的话题。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只会哭的孩子爹妈忧心忡忡;孩子骁勇善战的,父母不免得意,甚至觉得孩子会打人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有个朋友的儿子很凶悍,经常打人,他爸对他的教育是: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来,赔钱也要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传统的以贤人君子为标准的家庭教育,掺入了很多暴力的因素。而这样的暴力教育和尚武精神还有不同,不是为了强身健体、惩恶扬善、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打赢别人,不吃一点亏。《三字经》里的“亲师友,习礼义”孔夫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成了过时的道德启蒙。

  家长们观念的转变,自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时下国人的戾气颇重。随手挑几条新闻:恋爱不成,竟泼油火烧女友;富家子违规停车打死保安,扬言大不了赔钱;奔驰与宝马刮蹭,宝马男追上奔驰男将其殴死。公共场所,稍有磕碰,便口出恶语,拔拳相向。公司里单位里,跋扈的、会骂人的,往往能得便宜。于是本来就蛮横的家长自然要把江湖心得传给后代。而吃了亏的老实人,发了狠要让下一代凶起来,霸道起来。

  如果真的大家都这么教小孩子,无疑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倒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千百年来,中国家庭一直延续着健康良善的为人处世之道,推崇克己复礼。而我们现时的一些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学飞黄腾达的秘诀,学强人一头的套路。人人如此,社会自将重回丛林,弱肉强食,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堕落和每个人的矮化。

  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是因为武功,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靠打打杀杀、骂街耍狠。而如何让朴实谦逊、恪守本分的人不被欺负和淘汰,是一个社会的教育和法律,以及领导者的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考直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当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独木桥
暴力教育
提升高速路行车文明是对吴斌的告慰
媒体观点
不敢喝
禁止未成年人整形行不行?
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美国版评论A04暴力教育 2012-06-08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