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时任东方电视台副台长的我,应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和上海演艺总公司总经理俞淑琴之邀参加歌剧《阿依达》的策划会。原先的设想,这部歌剧被安排在大剧院演出。但是,该剧曾于1998年秋天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过,仅隔两年再次以同样形式上演,意思不大。于是,我提出了在上海体育场演出户外景观歌剧的设想。这个设想当场就得到踊跃响应,时任东方电视台台长的胡劲军还拍板,东视作为主办单位全力参与。由于多年来我执导了大量大型文艺活动,因此,也被任命为这部景观歌剧的中方总导演。
在与外方导演的沟通中了解到,国外虽然已有户外歌剧,但大多是把剧院内上演的剧目,进行演员人数扩编和舞美重新制作之后,复制到户外的舞台上演出。这个版本的《阿依达》,曾在维罗纳、悉尼、苏黎世、慕尼黑和埃及金字塔下演出过。我们不甘心照搬国外模式。那时,上海大剧院演了不少歌剧,培养了不少爱好者,但更多的市民对歌剧缺少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而艺术节的宗旨是“中外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要让经典艺术走向大众,让广大市民对歌剧产生兴趣,就必须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爱好,让这部西方经典歌剧融入中国元素。与外方团队统一了意见后,我们迅速形成了全新的制作思路,那就是“尊重原著,大胆创新”。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重点对两处剧情策划了全新创意。一处是第二幕“军队凯旋”设计了大型狂欢的场面,由1500人组成的埃及士兵和战车,载着战利品从体育场的观众席背后向舞台巡游,舞台上则有800人的埃及民众载歌载舞庆贺胜利;第二处则是梁祝式结尾,男女主角在狱中的二重唱《告别人生》渐入尾声时,数千只用气球制成的大小彩蝶随着音符飞向空中,绕着金字塔和男女主角翩然起舞,意味着两人的悲剧人生在音乐之中获得重生。后来,演出的事实也证明:这两处改动掀起了全剧演出的狂欢高潮。
那些日子里,我们日以继夜投入筹备工作。制作团队在当时的东视编导唐萍的带领下四处联络,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杂技团、金盾文工团、广州交响乐团、辽宁歌剧院等20多家表演团体积极支持,组成了200人的交响乐队、500人的合唱队、150人的舞蹈队,再加上群众演员,演员人数超过3000多人。上海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调派来了大象、骆驼、老虎、狮子和马匹、猴子等动物。舞美团队由时任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的韩生领衔,制作了高达30米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首次采用了6块大型LED和绕体育场顶棚一圈的焰火。再加上主演来自欧美和中国,数千套服装由意大利人设计,音响团队来自美国,显然,这部景观歌剧的制作,也成了一次社会大协作、中外大互动。
从开始筹备到演出不到3个月时间,首场45000张门票迅速售罄,而市民反响仍然非常踊跃,我们又决定,加演以中国主演为主要阵容的第二场,想不到,又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11月3日晚上,在上海体育场演出的《阿依达》成了一次中国演艺史上空前的歌剧大狂欢,也使得上海体育场成了“没有屋顶的大剧院”,更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演艺盛事”之一,之后各种景观演出在国内陆续应运而生。
《阿依达》的演出,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给予高度评价的报道络绎不绝,美联社记者在评论中这样写道:“中国体育代表团刚刚在悉尼奥运会上史无前例地夺得了28块金牌,景观歌剧《阿依达》则是中国获得的第29块金牌。”
十日谈
艺术节前世今生
艺术要热情拥抱社会,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