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最近在上海音乐厅做了一场京昆演音会,形式颇有点不同寻常。比如诗经中的《蒹葭》,被拆分成三咏,在不同的环节零散唱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求,而不得,但营造出的意境朦胧、优雅、神秘。相比之下,刚过去的三七女生节,某些高校男生们挂起的条幅,说它们直白,都是大大的夸奖了。
赞美女性是好事,但各地高校男生无论文理,大多只能想到挂条幅这种不算优美的表达方式,可见想象力之匮乏;再看看他们对女同学的称呼,偶有雅致者,但其他无非小主、女神、小清新等网络通行称呼以及“我妈唯一指定儿媳”……甚至粗鄙至超过底线的,不提也罢。某些男生大概觉得,对于女生而言,我愿意爱你,我妈愿意让你做儿媳,就是最大的赞美了。
有些偏见,是以嘲讽批判的形式存在;有些偏见,却是挟赞美而行。当下的大学生,大约不会公开承认自己有性别偏见,但显然,女性与家庭的联系比女性与专业领域的联系更符合很多人的预期。同一专业里,明明女生的成绩更优秀,实验更出色,社会实践更丰富,男生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种态度:你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专业上的竞争对手,而只是“我妈觉得不错的儿媳”。事实上,不由自主显露出藏于内心的偏见的人多得是,比如“三八”妇女节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更多的商人把“花男人钱”作为对女性的最高激励。
最近在读的心理学书籍中有一个案例——某位跨国企业的女高管在自传中说:“人们聊天时一提到我,不是用‘花瓶’,就是用‘婊子’——要么嫌我太软弱,要么说我强硬,独断专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传统对女性的定位,应该是小鸟依人、温柔、敏感、体贴,而对优秀管理者的定位,则是独立、自信、客观、果断,这两者,很大程度上,是冲突的。
女性,当然可以是温和的母亲、善良的家庭主妇,只要她愿意。她也可以是性感的电影明星、前卫的时尚偶像,可以是畅销作家、企业高管,可以是诺奖得主、奥运冠军。并且,这些身份是可以重叠的。无论女生节、妇女节,要向身边女性致敬的话,至少,请拿出公平的、尊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