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新民健康/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酷暑余热未消 热毒集聚体内
“热疖头”困扰“热性体质人群”
叶雪菲
  许多老上海人或许仍记得,以前一到夏天,不少人会发“热疖头”,一般只要放出里面的脓水就会好。其实,这些“热疖头”就是由热毒所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叶玉妹教授表示,近日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而人体的热毒正是由于内蕴热邪外触暑热之邪而发,加之多数人喜欢“孵”空调,不出汗以致人体无法自行发散热毒。所以长夏之际仍不可掉以轻心,尤其热性体质人更易感受热毒导致疾病。

  18岁的小程刚考上大学,最近正在准备新学期用品。但这两天,小程的额头上陆续出现了好几颗“痘痘”。一开始只是红肿,一碰就疼得厉害,到后来开始出现脓包。小程也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最近火气太重,休息好就会退掉了。小城的奶奶见到这些“痘痘”,立马认出这就是上海人俗称的“热疖头”,挑破脓包放出脓水就会好。但小程的父母不放心,便带着小程来到了医院就诊。

  对此,叶玉妹教授解释,小程所生的“热疖头”中医称为热疖,是指夏日所生之小脓肿,归“温毒”范畴,又称暑疖。因感受暑毒之气而成,具体指易发于夏秋季节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分为有头疖(毛囊疖)和无头疖(汗腺疖)两种,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有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中医认为,如果通风差、室内闷热,或护理不当、皮肤不洁,毛孔闭塞,体内之热不能外泄,内外热毒交阻于皮肤,就会产生疖肿。而许多人喜欢“孵空调”,希望夏天最好能不出汗,其实并不利于健康,也更容易导致体内热毒无法通过排汗排出。如今正处夏末秋初,天气往往冷热反复、乍冷乍热,这样容易导致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加之酷暑余热未消,热毒更容易集聚体内,导致疾病。

  此外,不同体质人群也对热毒的表现不同。叶玉妹教授介绍,一般而言,寒性体质人群不易受热毒影响,而热性体质,如平时容易脸红、口渴、出汗,小便黄、舌苔黄的人则最易感受热毒。因此,叶教授建议,尤其是热性体质人群,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忌食辛辣剌激食品,忌油腻、饮酒、海鲜、腥荤及发物,保持大便通畅、情绪舒畅等,不要抓挠,不要熬夜。通过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金银花、菊花等泡水喝,也有助于排出体内的热毒。叶玉梅教授提醒,对于一些喜欢待在空调间,不怎么出汗的人来说,最好勤加运动促进出汗来进行人体自动排毒,有利于预防热疖的发生。

  叶雪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在杭州
   第A03版:G20在杭州
   第A04版:G20在杭州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中秋之“甜”好好享
玩转健康圈
白露燥邪当令 荸荠润燥养生
小心!“面瘫”已经“盯上”年轻人!
“热疖头”困扰“热性体质人群”
新民健康
美国版新民健康/健康+A25“热疖头”困扰“热性体质人群” 2016-09-06 2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