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面积1.63公顷
大高玄殿是第四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靖二十一年,大高玄殿建成,是北京西苑内用于祈祷斋醮的一座皇家道观,每逢节庆,殿内都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因避讳清代改称“大高殿”,与紫禁城内钦安殿、玄穹宝殿并称三大皇家道场。法军对这里进行破坏,造成室内原有陈设无从考证。上世纪50年代起,大高玄殿被占用。2010年,管理权重新交回故宫。
根据规划,大高玄殿保护范围总占地面积为1.63公顷,土地用地性质调整为“文化设施用地”中的“图书展览用地”。
复建将挂“牌”提示
目前大高玄殿院落沿中轴由南往北依次为大高玄殿、九天万法雷坛和乾元阁。经专家鉴定,这里基本保存明代特征,但部分古建筑消失。
按照规划,一部分建筑将复建,承担文物管理用房等功能。规划中特别提出,这些复建的房屋应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和醒目的现场标示。
现存的乾元阁、琉璃门、钟楼和鼓楼应严格按原状展陈,不宜进行任何改造。雷坛、大高玄殿等因缺乏室内原状的充分资料,可拆除近代使用痕迹恢复基本历史原貌,并可暂时布置适当的新功能。
周边楼宇降低高度
按照规划,大高玄殿周边的办公建筑和住宅楼将更新改造,改造后的高度低于9米,附近民居屋顶也逐步恢复成灰瓦。此外,院内现有22幢上世纪50年代后加建的建筑将全部拆除。古建周边如景山西街东侧、景山公园西墙外侧房屋也将拆除,为恢复连接北海和筒子河的古河道创造条件。
每日设定游客上限
2020年前,这里的展览将以文物建筑艺术鉴赏、皇家道教文化历史发展、建筑特征等为主。到2035年,这里将逐步恢复室内陈设。
院落从功能上划分为公共开放区、大高玄殿历史及皇家道教文化展示区、文化活动区、办公及辅助设施区。参观大高玄殿一圈,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与故宫博物院一样,大高玄殿未来每日设定游客上限。经初步测算,院落内景区的最大日开放容量估算值为40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