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杂乱无章的角落,也可以花红柳绿,凭借一个叫做“花草生活”的社区自治微创投项目,斜土路766号教师楼公寓小区,实现了这样的改变。
“微创投”,究竟如何改善社区生活?新年里,社区自治又会因为“微创投”呈现出怎样的新样貌?
斜土路766号,住户大多是黄浦区教师,不少人都爱好园艺。去年,五里桥自治微创投项目要实现街道覆盖,766号所属的打浦居民区该选择一个什么项目呢?议题征询会上,社区党总支向居民征求议题。社区需要一个谈天说地的公共空间,社区里又有众多绿植达人,“微创投”,就选“花草生活”吧。
“花草生活”,很快被列为五里桥街道居民自治微创投正式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花草生活”,不只是种种花花草草,它要实现的目标是——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拉近邻里距离,实现社区融合。
如何实现目标?打浦居委向居民征询设计方案,一个月,来了12份设计稿,设计者最小的8岁,最年长的80岁。接下来,社区听证会上,集思广益,居民代表、教师楼党支部、物业确定了改造方案并公示。几个月下来,社区里原本可以绿化却杂乱无章的地方,变成了充满创意的小花园。吊兰、山茶花、银杏……各种盆栽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志愿者还在盆栽贴了小标签,写上植物的名字,小花园里的绿色科普,也有了。
小花园,成了居民最爱去的地方。居民家里昙花要开了,也打算拿来展示,不过,昙花一现,怎么才能让奇花共欣赏呢?监督合议会上,大家一合计,不如组织一个纳凉晚会,赏花聊天两不误,多好。
就这样,“花草生活”,群策群力,环境好了,很开心,关心社区,很热心。
迄今,正在改变社区生活的,不止“花草生活”,整个五里桥街道有40个“微创投”。
“微创投”,这名字有意思。作为一种社区自治方式,名字即特征——项目微小,富有创造和创意,还有人负责资金投入。那么,一个自治项目,如何“微”,如何“创”,谁来“投”?
先说说“微”,社区里的事,原本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小事,可这些小事,样样都寄托着家园梦想,谁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有秩序有活力有品质?所以,能够进入“微创投”的小梦想,多多益善。
再说说“创”,每个自治项目,都出于居民改善社区生活的实际需要,需要变成现实,或者说,实现梦想,需要群策群力,梦想成真的过程,激发的,是居民自治的创造力。
最后看看,谁来“投”?当然是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之于社区自治的意义,就在于扶持和帮助。
所以,40个“微创投”,由街道提供扶持资金,可以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提供管理和技术,所有自治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小组、志愿服务组织、兴趣活动团队,都可参与;聚焦社区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发实施小微自治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居民满意度获得感,推进基层自治。
一个微创投项目,要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创新性。目前,40个项目,社区志愿者参与人数近400人,受益居民6000多人次。微创投项目,要实现的一种改变是——从“你应该”到“我可以”。每个项目的立项,要通过的程序是:征集、汇总、设计、申报。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组织居民表达需求,借助“微创投”实现居民愿望满足居民需求;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的能力由此提升,面对社区各种问题,居民将更习惯通过程序化的协商协调,解决问题;同时,自治能力的提升,将更有助于居民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一言以蔽之,社区面貌的持续改善,需要居民自治意愿和自治能力的正比例提升,“微创投”,有助于实现这个“正比例”。
过去一年,“微创投”,让打浦社区“花草生活”生趣盎然;让铁一社区“破冰项目”打破了新居民小区居委会无法入户、无法了解居民状况的尴尬,提升了居民的社区认同;让瑞南社区“亲子堂”团结了所有全职妈妈,在社区亲子阅读馆共享社区资源,分享育儿心得……
新年里,“微创投”如何更加有效实现自治初衷,密切居民与社区的联系度,提升社区活动参与度?
一个计划是,精确定位创投项目,合理确定预算投入。这当中,无法实现“微创投”理念的原有项目,将减少预算,甚至不予立项;同时,鼓励更多的符合自治需求的项目积极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居民骨干,提升团队效能,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自治品牌。计划可否实现?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