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课堂上,学生有的在大声聊天,有的在玩弄手机,有的甚至趴在课桌上打瞌睡。面对这样一幅乱象,静安区康定中学的老师不是大声呵斥,而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门秘笈。
“瞌睡型”学生在正式上课5分钟左右就会打瞌睡,这时,老师会让他走到窗台边看一会风景,或者让他去盥洗室洗把脸,再回到教室,有时哪怕只是让他喝点水,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兴奋型”学生上课废话不断,老师便和他约定,允许他一节课可以讲5句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超过则要接受处罚,不超过则可以得到奖励;“好动型”学生喜欢做小动作,比如在桌上玩硬币,老师干脆拿块布,请他别玩出声即可,通常学生玩了几下觉得无聊便会主动停止……校长赵向明介绍,不同的“处方”治愈效果不错。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调试,康定中学学生的听课效率达到了50%。
沙盘游戏读懂心事
在一个小小的沙盘中,按照主题摆放各种模型,显示当前心理状况……“沙盘游戏”在心理学中应用很普遍,如今也在工读学校学生心理调适过程中广泛使用。
广中学校男生小周脾气暴躁,他摆出的沙盘,让心理老师崔云娣吃了一惊——整个沙盘里所有的动物都在格斗。蛇吃昆虫,恐龙吃蛇,老虎和狮子斗,牛和马斗……为什么小周同学眼里的世界有如此多的争斗?崔老师以沙盘为媒,和小周开始了一次次的对话。
崔老师在小周的沙盘上又发现了一个茅草屋,草屋的门口坐着一位老人。趁着小周情绪尚佳时,崔老师和他聊起来,并得知小周从小被父母遗弃,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爷爷去世后,他和双目失明的奶奶相依为命。“我礼拜天帮奶奶做好一周的饭菜,奶奶只要热下就行了。”崔老师从小周的言语中读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通过一次次的沙盘游戏,渐渐打开了小周的心门。最近的一次沙盘游戏中,小周的画面上出现了鱼池、太阳和正在开运动会的学生。这一切,都意味着积极正面的能量。如今的小周成了班干部,每年帮老师检查寝室卫生,并帮助同学一起整理内务,这和以前那个一言不合就伤害自己的男生,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