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救医师“少人” 急救站点“缺地”
政协委员建议提待遇增网点完善120急救体系
徐轶汝 潘高峰 江跃中
  “根据规划,全市120急救医师应为1000名,但到2011年仅有577人,缺口将近一半,这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工作中最大的软肋。”在政协大会发言时,任忠鸣的一番话,让台下不少委员皱起了眉头。任忠鸣在代表致公党的发言中指出,2010年全市急救服务出车近50万车次,居全国第一,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80万车次。但是,由于“少人”“缺地”,目前上海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难以适应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与变化。

  为什么120急救医师的缺口会那么大?

  调研显示,急救医师这一职业工作强度大,通常是12小时白班接夜班,一个班出车次数甚至达到12到15次;工作风险大,接触的都是危重病人。然而,120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难,没有合理转岗机制,45岁之后体力、精力都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但又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办公、休息场所条件差,比如常年解决就餐问题就靠路边买个盒饭。

  吃力不“讨好”,导致院前急救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现在很少有本地医学毕业生愿意从事这一职业,但外地招来的人干不了多久就辞职,流失率相当高。市急救中心2010年新招34人,同时流失33人。

  人员配置不足,致使急救值班车辆的配置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急救服务基本需要,120急救中心只好通过人员加班加点等内部挖潜办法来应对。

  为什么市民对120的反应时间颇有微词?

  任忠鸣在发言中指出,这是“缺地”造成的。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急救分站111个,但由于没有与消防一样在城市公建配套规划中被严格落实,中心城区仅36个急救网点,受制于道路设置、交通拥堵等因素,城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约为12分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8分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郊区急救反应时间更长。

  此外,这些站点距离用房和车位各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建设规划要求相差很远,停放车辆和工作人员休息、办公等场所条件较差。

  【建议】增收入妥分流

  “建立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调整急救医师收入机制,同时还应考虑增设岗位补贴,并在户口、公租房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致公党提出,还可根据急救医师职业特点,量身定做职称晋升标准,提高其从业积极性。而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机制,让45岁以上的急救医师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此外,应尽快将120急救网点纳入城市公建必不可少的基础配套设施范围,并适当增加急救站点数量,对全市的急救站点资源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努力赶上发达国家8分钟的急救反应水平。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潘高峰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A21版:基金专版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健康生活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售价不敌成本 廉价好药消失
急救医师“少人” 急救站点“缺地”
今年更注重急救员培养
大力扶持新兴媒体
市领导慰问两会报道记者
智慧城市“长啥样”
春运期间有整套应急预案 延误超1500人轨交就加班
拆旧60万㎡ 惠民2.5万家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特别报道A04急救医师“少人” 急救站点“缺地” 2012-01-16 2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