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屠城背景下的性暗示令人反感
——影评人谈《金陵十三钗》为何无缘国外大奖
张艺
■《金陵十三钗》剧照
■伊朗影片《别离》剧照图TP
  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继痛失进军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资格之外,亦被宣告与奥斯卡小金人无缘。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纵然,我们不能把得奖与否和影片质量直接挂钩,但探究这部商业大片在国内票房遥遥领先、却在好莱坞失利的缘由,应该还是能给中国影坛些许启发。 

  商业味太浓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张艺谋最大的败笔在于对整个南京大屠杀采取了一种疏远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欧式教堂里,且在屠城的大背景下处处充满了性的暗示。影评人周黎明告诉记者,张艺谋的这些手法对于商业片来说可能是卖点,但奥斯卡奖、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并不是商业大片。相比较而言,讲述伊朗社会问题的小成本影片《别离》是比较符合评委口味的。此外,北美主流媒体对“十三钗”的影评都较为负面,而北美影评人和评委的口味比较接近,“可见,‘十三钗’不符合评委心目中的套路。”周黎明说:“在北美影评人以及各大奖项的评委眼中,表现战争题材的电影应突出沉重性,色彩也应该偏深沉、灰暗,但‘十三钗’的色彩较为浓烈,和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宣传不到位 

  影评人毕成功认为,档期问题也是“十三钗”失利于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原因之一:“当年《卧虎藏龙》冲击各大奖项时,曾在北美为各大工会会员、影评人、媒体记者等安排了几十场放映会,李安本人也全程陪同。但是这次‘十三钗’年底上映,所有主创几乎都集中在国内做活动,贝尔也只是出席了影片的首映,所以在跟评委的交流互动方面处于劣势。对于奥斯卡和金球这一类奖项来说,公关也是影片博取评委好感的重要手段。”此外,也正因为“十三钗”的档期问题,影片在做后期的时候错过了不少国际电影节,没有获得任何国际奖项,这相比已获得第6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影帝、影后3项重要奖项的《别离》,明显处于下风。 

  《别离》占上风 

  伊朗影片《别离》在影评人中口碑很好,它讲述一对伊朗夫妻因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而不得不离婚,丈夫内达要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能离开,妻子西敏为了女儿的教育环境不愿留在伊朗。影片少见地将描述的对象设置成伊朗的中产阶级,但带出的是整个伊朗的文化冲突问题。尤其是影片导演因为此片遭到伊朗政府封杀,这也导致了好莱坞的评委把对导演的同情嫁接在奖项上。 

  毕成功说,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美国文化圈、媒体圈的“精英”都喜欢与非西方制度国家的政府唱反调,所以当伊朗问题成了政府关注的热点时,“十三钗”的商业味还是败给了《别离》的政治味。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财经·民生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1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屠城背景下的性暗示令人反感
赵本山:现在表演会突然忘词
沪剧经典演唱会元宵起连演三场
美声绅士再度来沪
展现美军内幕故事
沪上名画家春节送艺到黄河口
作家洪峰被打肋骨骨折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0屠城背景下的性暗示令人反感 2012-02-01 2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