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的“拉吉舍夫定律”原出自前苏联经济学家A.H.拉吉舍夫的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之所以会得到某些人的青睐,是由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能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彼此相似。”
中国有句俗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拉吉舍夫定律颇有点不谋而合。之所以“人以群分”,那是因为当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仅合不来,甚至会闹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沟通,对不同层次或类型的人而言,就像隔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许多时候,甚至会出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
用“拉吉舍夫定律”作逆向推理就是: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彼此相似”,那么,得不到对方的青睐也是自然的事情。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并非所有人都能达成良好沟通,有些人不属于同一层次和类型,要沟通,那是牵强附会的麻烦事。由于两人之间缺少共同语言,勉强对话也是不愉快的。
猫与老鼠;黄鼠狼与鸡;老鹰与蛇能沟通吗?因各自属于不同类型与层次的生命,不能“彼此相似”,本身有的就是天敌,显然沟通十分困难。拉吉舍夫定律似乎在暗示人们:沟通,只能在有限的同类型人群范围内实现。因此,要获得沟通的顺畅,还必须寻找与自己有共性的人交往。
当遇到沟通障碍时,人们往往会陷入烦恼之中,怀疑对方的善良,滋生出一些敌对情绪。如果沟通失败原因始终没有找到,沟通技巧也就无从掌握,怀疑、敌对只能使沟通更加恶化。
在不同层次与类型的群体里活动,也可能遭遇尴尬与戏弄。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到了一个公司,老板有眼无珠,不懂爱才用才,他也会怀才不遇。不学无术者,能投机取巧,在这个公司里却可能被重用。这一切都缘于公司老板层次较低,老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改善,很多人才会被埋没。
一家公司在人才上的取舍,可参照拉吉舍夫定律作为用人原则:看该人与公司有无思想和行为的彼此相似,或者说共性。如果这两个方面都符合要求,可以深信不疑:他将能得到公司的重用,公司也会使他满意。这个公司就可能成为他的用武之地,他将如鱼得水、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