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快评】
非拆不可吗?
林明杰
  昨天,面对老城厢又一处被拆除的老建筑废墟,我有一瞬间头脑是空白的。为什么非要这样不可?这些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哪里?

  或许有人会拿出法律依据告诉我们,在法律上此建筑拆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问:能够见证上海发展历程的老建筑,尤其可以形成历史风貌区域的老建筑究竟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难道上海的历史建筑多到非要再拆掉一些不可了吗?

  如果说拆迁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那为什么不去拆迁那周围这么多逼仄简陋的危房,偏偏盯上了这个区域最像样的几幢老建筑之一呢?拆了以后准备干嘛?为什么非要在这里干不可?

  老城厢,是上海城区的核心。它与因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外滩风貌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堪称上海城市文明的两翼。人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在这个地方交汇的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一切。

  老城厢有我们祖祖辈辈的积累和情感。爱国不是一句空虚的口号,如果没有了对我们祖祖辈辈创造的历史的记忆和情感,爱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树。

  每一个村庄的人爱自己的村庄,每一个城市的人爱自己的城市。让我们居住的地方不仅仅有故事传说,还有那一条条街巷、一栋栋建筑、一棵棵大树可以见证。5000年文明,决不能仅仅是文字上的记忆。中国文物界最为遗憾的是,我们的博物馆里有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陶瓷、元明清的书画等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没有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保留有历史久远的城区和建筑。我们最多只能通过遗址考古和历史文献描述,来想象历史上洛阳、西安、杭州等古都的建筑以及城市格局的恢宏壮美。

  我们没能保住100年前的历史建筑以及城市风貌区,可以把责任推给古人,说古人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经不起历史的风雨;也可以把责任推给战争和动乱。但是目前我们城市还残存的一些近百年历史的老城区风貌和建筑如果还不能保护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会责问:是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里?

  老建筑一片片地消失,新高楼一栋栋地竖起。有时候确实是历史的无奈,因为城市要发展,民生要改善。但是,凡事要适度,不是非拆不可就不要拆了,给城市留一些历史,留一些回味。就算是出于商业的利益考虑,我们也应该换一种思路:具有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的城市才是取之不尽的财源。

  林明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财经·民生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1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大境阁民国早期庭院式民居被拆
非拆不可吗?
老城厢,让我欢喜让我忧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内34条风貌保护街巷
新民晚报焦点A03非拆不可吗? 2012-02-01 2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