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一句话
孙道荣
  孙道荣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

  父亲的诊所,方圆十里八乡很有名,每天就诊的人,排成长队。医药费便宜,是它最大的特色。在市医院看一次腹泻,得百十元,到父亲的诊所看,十几元就药到病除。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

  他本可以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进城里的大医院的,但他没有选择留城。父亲当年被打成“右派”,从城里的大医院下放到这里,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淳朴的乡亲们的照顾和庇护。所以,后来父亲被平反后,坚决地放弃了回城的机会,在乡里扎了根。他对那段艰苦的生活,也有印象,所以他也选择了回乡。

  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上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小菜一碟。读大学时,他就成绩优异,兼之每年寒暑假都在父亲的诊所里实习,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而他看过的病人,也确实都很快痊愈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有时候,看到对面父亲的诊室前排着的长队,而自己诊室门前病人稀稀落落,他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那天,他看完一个病人,后面没有排队候诊的了。于是,他踱进了父亲的诊室。

  父亲的诊室外排着队,诊室里,父亲在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根据病人的病情,他也会开出这个药方的。一切似乎与自己的诊治,都没有什么差别啊。

  这时,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是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确诊是消化不良。开好药,老父亲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啊。”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难怪经常感到喉咙不舒服,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老父亲,憨憨地说:“是得戒了,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找父亲看病了。

  下一个病人是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咸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老父亲摇着头说:“咸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今年就少腌点咸货了。”

  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又一个病人走了进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来信来论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周刊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2版:拍卖指南
多一句话
寿星靠赡养
骊龙珠
孩子的电话
墨鱼三兄弟
成长
甩掉肩周炎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多一句话 2012-02-04 2 2012年02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