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靠包装,寿星靠赡养”,这句话并非杜撰,而是出自2011年度“上海十大男寿星”计和泉之口。
计和泉老人出生于1906年,今年已是106岁了,问起长寿之道,老人笑着说:“明星靠包装,寿星靠赡养。我的长寿首先要归功于子孙的细心照料。”原来,他的5个子女真正做到了“常回家看看”,经常陪老寿星聊聊家常事,谈谈贴心话,吃饭喂几口,走路搀一把,尽了人子之道。对于老人来说,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还需要精神上的交流。子女的孝心感染着他家的第三代,孙辈们对老人也孝顺有加。
“寿星靠赡养”,言语朴素,说的是大实话。这次我有幸参加2011年度“上海十大寿星”的评选活动,采访、整理了30多位百岁寿星的材料,发觉老人之所以能登上百岁寿星的殿堂,除了本人的因素之外,都少不了子女的赡养和照料。上海婚龄最长的百岁伉俪张木成和徐东英,有家敬老院用最优惠的条件请他俩入住,老寿星婉言谢绝了。为什么?他俩回答:子女照料,贴心;子女在旁,放心!
其实,赡养父母,敬爱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明确指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包括三个部分: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家庭中,子女对年老的父母却未尽赡养之责。他们在经济上不肯出钱供养父母,生活上对父母不关心、不照料,精神上对年迈的父母不问不管。甚至有的认为父母养我出来,就要“管”我一辈子,因此以“啃老”为能事!有的虽然在经济上供养父母,但认为自己工作忙,对父母的精神需求没有尽责。凡此种种,都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违《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对照“寿星靠赡养”的美好家庭,他们应当感到羞愧。
家中的父母已年迈,我们该怎样尽赡养之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