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丽萍)慈善不止需要“阳光透明”,更需要借助“绩效评估”,让每一分善款都花在刀刃上。市慈善基金会对慈善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目前已完成首批40个慈善项目的资信评估报告,其中有9个项目评估等级达到A级(评估分值90-100),占项目总数的23%。
去年1月起,市慈善基金会委托上海正信方晟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慈善项目在2008至2010年间的运作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核实及分析评估。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项目实效性、合规性、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四项评估因素的测算,四项指标的得分占比分别为40%、30%、20%和10%,最后得出项目评分。
本次评估达到B级(分值80-89)评价的项目有26个,占首批40个项目的65%。加上前面提到的9个被评为A级的项目,得分在80分以上的占到首批总数的88%。另外,还有5个项目得到C级(分值70-79)评价———这些项目在“公信力”和“可持续性”2项评估因素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这些项目的媒体报道频率较低,社会知晓渠道单一,受益人对项目的资金来源,对预算等财务信息公示效果,均不甚了解;其次,虽然受益人对这些项目需求都较高,但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项目的“救助作用”一般,没有根据受助人群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因此项目适应性不强。
今后,该选择什么样的公益组织实施慈善项目?市慈善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慈善项目绩效评估给出了一种参考;同时,市慈善基金会也会对评估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加强对慈善项目的运作管理和监督,帮助更多项目达到A级标准,真正打造“阳光慈善”,让所有善款物尽其用,让受益人得到最有效的救助,让善款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