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张精彩的蓝光碟:俄罗斯指挥大师捷吉耶夫指挥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
中国人喜欢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会亲切地叫他“老柴”。这最后三部交响曲,是老柴音乐人生的巅峰之作,举世瞩目,其CD版本,当然不胜枚举。其中最最伟大者,当数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演绎,他这款录音听起来,就好比是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列宁同志每天仅有的那几片黑面包,干硬粗劣,难以下咽,其粗暴狂烈的音响实在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俄罗斯民族粗狂暴烈外表下那种深深的忧郁,那种强烈的温暖热忱,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俄罗斯土地的广袤奇寒、冬日漫长。
相比较起来,西欧不少乐团的演绎过于华丽典雅,没有伏特加的浓烈香味,不能把人醉倒。卡拉扬的演绎就是如此。我还收藏一款CD: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他的演绎迥异于穆拉文斯基,精致严谨深刻,却有着浓烈地道的俄罗斯风格,我一直很喜欢。
如今品赏了捷吉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演绎的这三部老柴杰作,让人耳目一新。我们阅读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在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巨匠的笔下,经常可以看到“多余人”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捷吉耶夫的演绎,把那个时代在沙皇黑暗统治下贵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表现得丝丝入扣、感人至深;他们饱受禁锢、矢志变革、追求光明,却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在捷吉耶夫的指挥棒下,这些“多余人”的向往、痛苦、渴望、挣扎、幻想、奋斗、犹疑、彷徨、幻灭、绝望,以及当个体生命被残酷毁灭之前对美好生活的回顾和眷恋等等,都在缤纷飞舞的音符中闪耀出人性的瑰丽光芒。
和CD不同的是,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可以通过大屏幕彩色高清电视画面,把捷吉耶夫的生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乐团音乐家的默契演奏极其清晰细腻地与音乐同步展现在你面前,这也是我更喜欢看蓝光碟欣赏音乐的原因。